淬鍊:從“象牙塔”到“大熔爐”

憑着鍥而不捨的努力,年輕的士兵在磨礪中褪去了青澀,露出了鋒芒。 汪學潮 攝

榮辱與共,不是喊喊口號這麼簡單,必須通過嚴格訓練纔可能實現

傍晚,一陣哨響,瀋陽聯勤保障中心某新兵四連迎來了一次緊急集合。

帶回途中,齊步走步伐越來越亂,值班班長叫停了隊伍,下口令全體新兵原地踏步。然而,總有人步伐合不上拍,不是快半拍就是慢半拍。

值班班長高聲說:“只要有一個人踏不齊,就全體陪着練!”

“這不跟古時候的‘連坐’制度類似嗎……”來自北京大學法學院的大學生新兵王炎慶,越想越覺得班長的帶兵方法與自己所學的法律理念相牴觸。

大約半小時的加練,終於消除了那些“冒泡”的腳步聲。回到宿舍,王炎慶看到連帶受罰的戰友們悶悶不樂,決定找班長談一談。

“班長,法律上是嚴格按照‘罪責行相適應’的原則來規範行爲、追究責任,一個人只對他自己所犯過錯負責,罪責自負在現代法律責任原則中更是被普遍遵循的原則之一。那麼,訓練中誰‘冒泡’罰誰才合法。‘一人生病全家吃藥’不僅有違法理,還懲罰了無辜的人,我不認可!”入伍前曾是法學院學生會主席的王炎慶,毫不膽怯地向班長亮明自己的觀點。

班長有自己的見解:“你認爲是‘一人生病、全家吃藥’,我願意稱之爲榮辱與共或同生共死。這樣的訓練目的是培養集體意識、團結精神以及生死相依的戰友情。”

“榮辱與共,不是喊喊口號這麼簡單,必須通過嚴格訓練纔可能實現。”班長接着說,一支隊伍執行任務時,一名戰友所犯的錯誤,可能導致整支隊伍處境危險。所以,戰場上,一名戰友所犯的錯誤並不是他一個人的事。當一個戰友犯錯時大家一起接受教育,是讓犯錯的人明白戰友在和他一起承擔責任和後果,同時也是爲了增強大家的集體意識,把戰友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懂得相互監督相互幫助相互糾正的義務。只有共同成長共同承擔,才能鍛造出一支有凝聚力有戰鬥力的隊伍。

聽了班長的見解,王炎慶若有所思。那一夜,他輾轉反側……

不久後的一天下午,新兵營舉行萬米接力比賽,要求各新兵連選派50人蔘加。

感覺有信心的同志,出列!”四連連長楊元山大聲說。

具備國家一級足球運動員資格的王炎慶第一個“報告”出列。受賽場氣氛影響,新戰友們紛紛響應,連跑步並不擅長的一班新兵李笑天也報告參加,50人的參賽隊伍很快組建完畢。

看着準備參賽的新兵激情“爆棚”,楊元山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

每個連50人蔘加的萬米接力比賽,每人跑200米,這既考驗新兵的爆發力,又考驗團隊的協作力。

比賽開始,王炎慶一馬當先。身體素質出衆的他,交接棒時至少領先其他隊15米左右。在陣陣加油聲中,四連參賽的新兵竭盡全力,保持着領先勢頭。

很快,輪到李笑天接棒跑了。既興奮又緊張的他,奮力衝了100多米,就感到力不從心。本想咬牙衝刺,沒想到腿一酸差點跌倒,速度一慢,他馬上就被其他連的新兵超了過去。儘管後面接棒的戰友拼命追趕,但四連成績最終名列中游。

這讓李笑天深感內疚。晚飯沒有吃幾口,他就衝向了夜幕下的大操場“自罰”。

同班戰友知道李笑天在爲連隊接力賽痛失冠軍而自責,也知道他在比賽中已盡全力,紛紛報告班長要“一起跑”。班長點頭同意了。不一會兒工夫,全班戰友都默默地加入到了陪練隊伍中。

看到一班的戰友們都在“罰跑”,王炎慶有些意外,決定過去問個究竟。

“班長罰你們跑?”

“沒呀!”

“那爲啥你們班都在罰圈?”

“李笑天內疚自罰,我們不知怎麼安慰他,就都來陪他跑了。讓他知道我們都支持他!”

……

聽到這裡,王炎慶一瞬間明白了班長那番“榮辱與共”的道理

在班長帶領下,“陪練”隊伍始終緊緊跟在李笑天身後。“自罰”結束,李笑天轉身面對“陪練”的戰友深深地鞠了一躬,戰友們紛紛上前與他相擁。

回到宿舍,他們在當天的日記中,幾乎表達了同一種感受:榮辱與共,不是喊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

抗打擊能力,是沒有寫進訓練大綱必修課

這場萬米接力賽的結果讓人有些意外。原本以爲那些在比賽中受到打擊的新兵需要安撫,沒有想到,許多人受到打擊之後卻來了勁頭。

李笑天感覺自己收穫很多。

他本是一名“學霸”,以近700分的高考成績考進了清華大學

大一時在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中表現優異,他榮獲清華大學“實踐金獎”。本以爲自己已經有了“淡看雲起雲舒”的心態,可每次在新訓中受到“打擊”,李笑天的心裡滿是苦澀。

萬米接力賽的經歷,讓他感悟良多。不久後,手榴彈投擲訓練開始,全班只有他和另一名新兵測試不及格。

面對又一次打擊,李笑天選擇了繼續堅持,並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記者採訪時,正趕上新兵營組織階段性訓練考覈。四連連長楊元山說,80%的新兵考覈成績達到良好以上,其中包括李笑天。

比李笑天更懂得“抗打擊”的是女兵高雲

高雲的叔叔當過兵。她小時候看着叔叔穿軍裝的帥氣樣子,萌生了當兵夢想。2018年高考時,她報考了軍校,因分數沒過線,與軍營失之交臂。

2019年上半年,正在讀大一的她,主動報名併成功入選國慶70週年閱兵民兵方隊集訓隊。集訓初期,她再次報名參軍,結果因雙肘外翻過大沒能通過體檢。

從軍心切的高雲,向教練詢問有什麼糾正的辦法。教練半開玩笑說:“你肘部外翻可能是因爲幹活太少,多幹點活就糾正過來了!”

高雲信以爲真。當時正處於閱兵訓練的關鍵時期,沒有多餘的時間來專門鍛鍊上肢,於是,高雲決定每天給大家扛桶裝水。一開始,扛着19升的桶裝水才爬半層樓就累得氣喘吁吁,但她一直咬牙堅持着。堅持兩個月之後,她扛着桶裝水一口氣能爬三四層樓,肘部外翻的情況居然真的被矯正了。

然而,剛走進夢寐以求的軍營,高雲就讓被子“絆倒”了――連隊內務檢查,她的被子疊放質量拖了班級的後腿。第二天清晨5點多鐘,她就一骨碌爬起來,抱着被子走進宿舍對面的學習室,在書桌上用力疊壓着軍被。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次次早起努力,高雲終於把“麪包型”的被子“修理”成了“豆腐塊”。看到高雲牀上棱角分明的軍被,戰友說:“啥都不服,就服你這股韌勁兒!”

不少女兵入伍前激情滿滿,隨着新訓不斷“加碼”,許多人感覺自己扛不住了。這時候,班長、排長總會讓高雲給大家講講“抗打擊”的故事。

女兵連長王春麗說:“軍人沒有男女之分,每一次勝利,背後都可能有無數次打擊!抗打擊能力,是沒有寫進訓練大綱的必修課!”

在新兵營,練就抗打擊能力,成了激勵新兵戰勝挫折的內驅動力。

戰術訓練場,新兵五連指導員戴維告訴記者,連隊有個從北大入伍的新兵巴雲昊,因爲理論功底和文筆不錯,被新兵譽爲“秀才”,但他的體能素質和抗打擊能力並不強。

第一次引體向上訓練,他一個都拉不上去。雖然班長沒有批評他,但他的自尊心備受打擊,覺得在戰友面前丟了面子,一連幾天情緒都不高。

一天晚飯後,戴指導員叫上他一起散步,給他講了高雲的故事和自己曾經受過的磨礪,告訴他“哪有天生的堅強,都是在打擊中成長”。

那次“散步”之後,巴雲昊似乎領悟了很多。

爲了讓他儘早掌握戰術動作要領,班長爲他“加小竈”,一遍又一遍地要求他臥倒、出槍以及各種姿勢的匍匐前進。

儘管雙肘和腿部磨得生疼,迷彩服沾滿了泥草,可他連眉頭都沒有皺。

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

建設世界一流的軍隊,需要一流的士兵。這個道理,這些大學生新兵都能說得上來。他們對未來充滿期望。

剛上高中時,老師問同學們3年之後想達到的目標,巴雲昊在紙上寫下了“成爲北大國防生”,鄭重地疊成三折,放在筆袋中。

然而,由於政策調整,他迎來了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卻沒有成爲國防生。

在北大上學的兩年間,每當看到國防生學長們在操場上列隊跑步,他心底總會泛起波瀾。今年剛完成大二學業的他,下定決心參軍圓夢。

報名之後,他用浪漫詞句寫下對軍旅的嚮往:“上高山,下海島/駐守在青春的哨位/以夢爲馬,不負韶華……”

然而,充滿理想的一行行詩歌並不會自動轉化爲一串串堅實的腳印。

入伍後第一次3000米跑測試,巴雲昊小聲問班長:“跑不下來怎麼辦?”

班長一皺眉:“還沒跑,怎麼就知道跑不下來?”

巴雲昊解釋說:“高一那年,學校開運動會,班級一名男生受傷,我替補上了3000米賽道,結果被其他選手甩了好幾圈……”

“3000米跑,只是軍旅生活的第一步。”班長鼓勵他說,“堅持下來就是勝利!”

那一次,巴雲昊跑到最後腿都邁不開了。他感覺心中沸騰的詩意理想被殘酷的現實擊得粉碎,伴着豆大的汗珠兒一圈一圈灑落在跑道上。

“我的選擇是對還是錯?” 那一晚,巴雲昊躺在牀上反覆問自己。他甚至有點後悔,“如果不參軍,此刻我可能坐在北大的圖書館裡,讀自己喜歡的書;如果不入伍,再過半年可能就要進入財經系統實習了。如今,大學生當兵已不再是優勢,學的專業知識沒有用武之地。下一步該不該硬着頭皮繼續走?”

選擇入伍之前,巴雲昊還專門去拜訪了當年的導彈精兵、如今在北大經濟學院金融系任教的高明,最後定下決心選擇參軍入伍

“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指導員戴維與巴雲昊的談心也充滿詩意,“前路不管是荊棘,還是坦途,只有腳踏實地朝前走,才能將青春的精彩寫在軍旅大道上。”

心中有方向,腳下充滿力量。巴雲昊一步一步強化體能,每天堅持一次3000米跑,堅持半小時俯臥撐,經過近兩個月的強化訓練,四肢力量和肺活量都增強了許多。

最近一次3000米跑測試,他不僅順利跑完了全程,而且成績接近良好。當天,他在日記中寫道:“人只要對理想充滿希望、敢於向自己挑戰,就一定能找到起飛的方式。”

“你們是強軍興軍的追夢者、生力軍。”指導員戴維在跟新兵集體交流時說,“仰望星空是逐夢的開始,腳踏實地則是讓夢想成真的途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有從新訓開始戒驕戒躁,嚴格按照條令條例和大綱要求,精益求精練好每一個軍事課目,認認真真完成每一次政治學習,兢兢業業做好每一項工作任務,才能走到夢想的彼端。”

“其實,我們要堅定對新戰友們的信心。”談到新訓,班長白超如是說。

白超是國慶70週年閱兵聯勤保障部隊方隊隊員,隊列標準規範,訓練要求嚴格。隊列訓練時,自己在隊列前面講授動作要領、做示範,新兵列隊立正聽講,隨後下口令集體訓練隊列動作,發現問題再逐個糾正。

可是白超沒想到,自己多年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新兵劉世博卻建議改進。

“班長,您講授動作要領和做示範後,可以讓我們在分組自行體會的時候自主發現問題和糾正問題,糾正不了的再請教您,我想這更適應我們的自主學習習慣……”劉世博的大膽建議起初讓白超有點不高興。不過,他還是採納並嘗試了這種更開放的教學訓練模式。

讓他欣喜的是,這樣進一步調動了新兵的積極性,不僅教學變得相對輕鬆,還提高了訓練效率。

“如何讓大學生新兵把自己的能量更好地匯入強軍征程,這是一個大課題。”白超說,只要新戰友們腳踏實地,勇敢堅定向前走,走出的閃光足跡,一定可以折射出新時代的絢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