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南寧十七中走出體教融合創新路 學習踢球兩不誤

9月21日,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聯合發佈《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意見》,在我國青少年體育教育和健康事業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11月30日,由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組織的“走基層-青少年體育宣傳採訪活動”走進廣西,到南寧北海等多地進行採訪,瞭解各地體教融合進行的情況。

廣西南寧十七中

廣西南寧,有這樣一支女子足球隊,她們由廣西足協和南寧十七中共同創建,走出了一條體教融合的創新之路。

南寧十七中,有30個初中班,12個小學班,總共2000多個孩子,其中75%是進城務工人員子女。

校長張焰介紹說不少學生自信心不強,一直想尋求解決辦法

足球,在這時出現了。

2019年,廣西足協想成立一支女足後備軍,在跟張焰交流之後,雙方一拍即合,足協配教練學校負責學習。

“足球是一項非常好的運動,可以帶動氛圍,需要團隊合作,會的孩子可以上場踢,不會的孩子可以當啦啦隊,對孩子們性格培養和融入集體會有非常大幫助。”

於是,球隊在2019年正式組建,目前有25人,年齡段在U14、U13、U12之間。

受疫情影響,一年來只參加了今年10月在重慶舉辦的“星耀五洲”U16全國女足邀請賽,取得亞軍,擊敗了大她們3歲的清華附中女足,最後輸給了東道主重慶隊

經過一年的磨練,隊伍的實力得到巨大提升,同時球員們的文化學習也有保障,不少人學習成績很不錯。

“雖然我不是很懂足球,但我很喜歡這幫孩子,我是她們的球迷,我跟她們關係很好,有時候我還會給他們上一些心理輔導課。”

“當初我們開始做的時候,沒想那麼多,也沒想過回報,就是想讓孩子們有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成長平臺,再讓這些孩子以點帶面,現在她們成學校裡的小明星了,現在看當初的選擇是對的”,張焰感慨的說。

在體教融合這條路上,南寧十七中和廣西足協積極探索大膽創新。他們積極和教育部門溝通,在學校給這些女足球員開放學籍方面取得了突破,使得球隊集中訓練學習和生活有了基礎性的制度保障。同時在訓練、學習和管理模式等諸多方面,也大膽探索,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廣西壯族自治區足協副主席龐東霞對此也頗有感觸,“這一切都非常感謝體育局和教育部兩個部門的頂層設計,張校長也做了非常大的貢獻,承擔了比較大的風險,大家放開一些利益,通力合作,纔有了今天的這支女足。”

與傳統運動隊相比,這支女足最大的特點就是有一所優質中學做依託,學校和足協對小球員的文化學習高度重視,根據球員的特點,除正常的上課外,還專門安排老師給她們輔導、補課。目前幾個球員學習在班級名列前茅。

廣西足協爲這支女足配備了高水平的教練團隊,科學安排訓練時間,保證每天有2小時的訓練時間,週六週日則全天訓練,不耽誤小球員們文化課學習的同時,也保證了專業能力的提升。

其實在《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出爐前,南寧十七中的不少工作都已經展開,而且成效顯著

體育局爲足協提供了專業教練和資金支持,學校再引入足協的專業教練,分工協作,各司其職。

接下來,廣西足協也想複製南寧十九中女足的模式打造一支男足後備軍,但可能不會像組建女隊那樣順利,因爲他們聽說“搞男隊燒錢燒得厲害”。

北海市海浪體育訓練基地

廣西北海,海浪體育訓練基地,分別被中國足球協會、中國關心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命名爲“中國足球協會青少年訓練基地”、“中華少兒足球訓練基地”。

北海海浪體育訓練基地始建於1998年11月,是彙集體育訓練、競賽住宿餐飲於一體的綜合性體育訓練基地,由足球訓練競賽場地培訓中心、接待中心三大部分組成,總投資1.19億。

基地裡有社會足球場地21塊,其中11人制天然草坪13塊、11人制人造草坪2塊、7人制1塊、5人制5塊,還有員工宿舍等相關配套設施,擁有客房311間,910個牀位,2個會議廳,4個餐廳(可容納1000人同時就餐)。

因爲良好的地理環境和怡人的氣候,每年都有近180支運動隊來這裡訓練,已經接待過全國各地運動隊超過15萬人次。

海浪基地還積極開展青少年足球冬夏令營,結合“體教融合”爲青少年足球苗子提供交流的平臺,國家體育總局相關領導給予了這個模式非常高的評價,“北海市不等不靠,探索了一條有特色的青少年冬訓之路,值得總結和推廣。”

除了接待運動隊的訓練,海浪基地還大力支持校園足球的發展和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養,他們長期低收費爲北海市青少年精英梯隊10支球隊共三百多名青少年足球梯隊訓練和競賽提供場地支持,同時還與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實現校企聯辦共建,摸索創新出一條校企雙贏的道路。

海浪基地董事長王合娟對《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出臺非常支持,“有了這樣的頂層設計,我們的工作就能更好的開展,心裡更有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