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誼:緊抓新基建的良機 精準突破新四化瓶頸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9月5日報道 2020年9月4日-6日,第十六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在天津召開,本屆論壇定位高端智庫論壇,主題爲:“產業消費升級,重構生態新格局”。

在9月5日的開幕大會上,北京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徐和誼發表演講。徐和誼表示,正式卸任北汽集團董事長後,自己能夠以全新的角色視角繼續爲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貢獻力量。

他認爲,應該緊抓新基建的良機精準突破新四化瓶頸。新四化變革不只是單車、單產業,而是多維、多系統。經過近年來快速的發展,四化各主線圍繞着單車變革的市場引導、產業培育都已取得了顯著進步。與此同時,也開始明顯遭受到了更多跨界因素的制約汽車行業作爲新基建落地的重要載體,將直接授予新能源充電、5G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的發展,新四化變革也有望再續新動能

在新基建突破新四化瓶頸的過程中,要重點關注強化標準引領、強化生態共建以及強化場景激活三個方面

以下是演講原文: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企業同仁大家好。在國內防疫全面穩定下,社會經濟持續復甦的初秋時節,非常高興受邀,再次與衆多新老朋友齊聚泰達論壇。

昨天,我看到張毅老師有一篇文章,描繪了泰達論壇,我很贊同。他把泰達論壇比喻爲中國汽車界的達沃斯,他對今年的泰達論壇總結了三點創新的舉措。

第一,首次打造了政企智庫的閉門會,搭建了政府企業智庫的一個溝通交流平臺。

第二,以政策標準爲核心,精心打造18場會議。所以這兩天的會議真是安排得很緊湊。

第三,特別策劃了泰達汽車論壇成果的共識發佈會,也就是在明天下午,最後有一個成果的發佈會。

中汽中心從2005年在學會、協會的支持下,把泰達論壇這個品牌做起來了,我也是參加了若干次,很有感受。那麼今天參會與以往相同的感受是政產學研各界人士基於產業發展的最新形勢變化,都在全力謀求創新之道,探索圖強之路,致力於推動中國汽車產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與以往不同的是,我正式卸任北汽集團董事長後,也能夠以全新的角色和視角繼續爲中國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貢獻自己的力量。繼續踐行作爲一名中國汽車人的初心和使命,藉此機會結合產業發展的最新形勢和趨勢變化,我想圍繞如何緊抓新基建,助力循環,推動新四化變革邁上新臺階,與各位分享兩點思考。

第一,緊抓新基建的良機,精準突破新四化瓶頸。新四化變革不只是單車、單產業,而是多維、多系統。經過近年來快速的發展,四化各主線圍繞着單車變革的市場引導、產業培育都已取得了顯著進步。與此同時,也開始明顯遭受到了更多跨界因素的制約。比如,新能源化方面,由於供應鏈等技術經濟性的產業拐點,新能源汽車的單車成本較燃油車仍不具備可比性,這就需要我們以新模式、新服務,爲新能源汽車創造額外價值。使價格較高的新能源汽車真正能夠獲得用戶物有所值的認可。但目前來看,充電設施的不完備,充電體驗的不便捷,已經成爲制約新能源汽車銷量提升的關鍵因素。

再比如智能網聯化亦是如此。當前以智能座艙、輔助駕駛爲特徵的單車智能仍是主流,車聯網、自動駕駛受限於通訊技術、車路協同等配套設施的滯後,進展相對緩慢。我們仍然處在大範圍、長時間的試驗和測試階段,商業化的應用還存在着諸多不確定性。要打破當前的瓶頸,推動“新四化”變革升級提速,就必須快速精準的完善產業配套設施,因此新基建恰逢其時。

我們汽車行業作爲新基建落地的重要載體,將直接授予新能源充電、5G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的發展,新四化變革也有望再續新動能。在新基建突破新四化瓶頸的過程中,要重點關注三方面。

一是強化標準引領。中國作爲全球新四化變革的前沿陣地,在動力電池、充電等標準的制定方面,開展了諸多率先探索和持續的積累,但面向新基建帶來的更大發展窗口,尤其是涉及到汽車產業以外的協同配套體系,包括在新能源領域換電標準,老舊電池的退出,電池的回收利用等法規標準,在智能網聯領域的車端、路側單元的標準,交通道路設施標準等,政產學研要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儘快啓動完善相關標準的制定,力求形成全球範圍內行業的主導權。

二是強化生態共建。以新基建推進“新四化”變革,最大程度發揮全社會的創新動能,一方面在充換電站,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方面,要在國家頂層設計下支持各類的企業多角度的參與其中,推動更多適用於新四化發展的場景開發。另一方面,要在合作方式、金融支持等方面探索更大力度的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激發模式創新的活力,爲新四化變革鬆綁、賦能。

三是強化場景激活。新基建不僅要紮實建立,更要圍繞需求的場景全面激活,在新能源化方面,不僅要通過充電站、充電樁等硬件建設完善充電設施佈局,更要解決好公司網絡的銜接,系統的互動,無感應支付等關鍵環節,真正爲用戶提供無感、邊界充電體驗。

在智能網聯方面,逐步擴大園區貨運,固定線路公交等低級別的自動駕駛的應用,要逐步擴大園區的貨運,並進一步增加開放道路的測試區域和里程,給予道路測試車輛更多的路權,在安全的前提下,通過實際場景運營,完善設施,優化功能。

第二,要助力雙循環的發展,來全面釋放“新四化”的效能。新基建將成爲“新四化”升級提速的突破口,而“新四化”的蓬勃發展,也將成爲中國經濟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新格局的關鍵支撐。從需求側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連續5年位居全球首位,目前已經推廣超過了保有量450萬輛以上,那麼今年以來,大中型的、中高端的車型銷量提升,更是反映出新能源汽車的真實市場需求已經成熟,同時我們擁有對互聯網、共享經濟等新興模式接受程度最高,接受範圍最廣的消費羣體,能夠爲中國的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以及共享出行產業提供巨大的、可持續的市場空間。

從供給側來看,在“新四化”領域的提前佈局和持續深耕,不僅帶來了全球最完備、最具活力的相關產業鏈,也培育出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因此,面對中國經濟構建內循環爲主,雙循環並重的最新格局要求,“新四化”在供需兩端都具備了不可替代的發展基礎和增長潛力,將發揮關鍵支撐作用。

在此過程中,也要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強化需求的引領,二是要強化產業的整合,三是要強化全球的融合。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同仁,“新四化”走過深耕培育的起步階段,已經進入到了突破瓶頸、轉換動能的關鍵時期,讓我們緊抓新基建良機,力促雙循環發展,推動“新四化”變革邁上新臺階,再結新碩果,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