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價比最高的iPhone 12快充頭,我們找到了

五福一安”不送了,果粉的青春,結束了。

iPhone 12發佈會上,蘋果屹立於總部屋頂給出了不配充電頭的理由:因爲全球有超過20億個 Apple 充電頭,以及數十億第三方產品,所以這都是爲了環保嘛。

然而,iPhone 12系列卻都附送了新版的快充線。更妙的是,這幾十億個蘋果充電頭中,絕大部分又都不適配快充線……

我懂了,我買還不行嗎。

那麼,iPhone 12的快充頭,到底應該怎麼選?

玩過水龍頭的,都能懂快充

很多人認爲快充是手機廠商的黑科技,所以不信任第三方產品,但其實它的原理並不難懂。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給電池充電,就像往瓶子裡灌自來水。

學過物理的都知道,充電器的輸出功率(P),是電壓(U)和電流(I)的乘積,“五福一安”充電器的功率就是5Vx1A=5W。功率越大,給電池充電的效率越高。

類比到給瓶子灌水,電壓可以理解爲管道口徑,而電流可以理解爲自來水的流速。口徑越大、流速越高,則水流越大,單位時間內能灌的水越多。

不過,瓶子的口徑是有固定大小的,而鋰電池所能承受的電壓也有上限。這時就需要水龍頭來控制水流大小,這個水龍頭就是電源管理芯片 [1]。

單位時間內的灌水量(功率)不變,而水龍頭縮小了口徑(電壓),那麼相應的自來水流速(電流)就會更高。所以,所謂快充其實就是大電流充電技術 [2]。

而充電頭就是那根自來水管,只要合規且質量靠譜,就可以放心用。

關於快充傷電池,這一點也無需太過擔憂。只要充放電,就一定會對鋰電池造成損耗,只是快充會更顯著一些 [3][4]。

打開該選項後,iPhone快速充電至80%後,轉換至較慢的涓流充電

但一方面電池技術在進步,另一方面 iPhone 採用了80%+20% 的“快充爲便捷,慢充保壽命”充電方式,能夠延長電池壽命 [5]。

再換個角度想,iPhone 11系列的高端型號標配了快充,而 iPhone 12系列更是生怕你不買,20W 這種業界地板的水準實在太成熟了,放心用就是。

測試對象:不止20W

本次測評,我們遵循着兼顧品牌知名度和單品銷量,且價格低於149元(蘋果20W PD 快充頭官網價格)的標準,購入第三方充電器,所有的測試選品按照功率分爲四組。

我們會更關注30W+ 充電器的表現,原因是上代 iPhone 的 PD 快充峰值功率就已經達到了22W 左右,而 iPad 等產品對 PD 快充的支持功率更高。更高的功率上限,意味着更長的使用壽命和更廣的適用範圍

除了充電錶現,單品價格、各方面的兼容性、以及便攜性都是評價的重要指標。

各種姿勢的充電,誰更快

“快”,是“五福一安”被拋棄的根本原因。

我們使用 ChargerLAB 的 POWER-Z KM001C 測試儀,對選品進行測試。測試對象爲 iPhone 12 Pro Max,開啓飛行模式,從1% 起息屏充電至100%。測試結果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 iPhone 12充電功率的限制,20W 以上的有線快充頭之間並不能拉開明顯差距,因此得分相同。

可以看到,有線快充的充滿耗時只有“五福一安”的一半不到,而期待感拉滿的 MagSafe 表現並不好看。

“短時間補充電量”是快充技術的核心應用場景體驗提升更加明顯。這類場景,正隨着我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速、和對移動互聯網的依賴加深,變得越來越多。

一刻鐘,是我們總掛在嘴邊的時長,擠出來充電救命正合適。

社畜一覺醒來,發現整晚都沒充上電。面對5%的絲血電量,洗漱的15分鐘就是通勤路上不斷聯的關鍵。

可以看到30W+ 的充電頭相較20W 組優勢較爲明顯,更比 MagSafe 組合快了一倍,而“五福一安”在15分鐘內的作用只是杯水車薪。

一刻鐘很短,但有些時候,我們可能只有5分鐘用來臨時補電

我們會在各種“要出門”的時候,突然被手機告警電量只剩20%。在出門前的最後5分鐘補點電,就怕路上關機斷聯。

有線快充之間拉不開太大差距,而 MagSafe 和“五福一安”,顯然拯救不了即將斷聯的焦慮。

2016年 LG 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人會在手機電量低於20% 後感到恐慌,這也是許多人開始充電的節點 [6]。

如果此時離出門還有半小時,那麼這期間自然是充的電越多,出門時的心態越放鬆,甚至決定了是否要帶充電寶。

20W 及以上的快充頭,都能讓我們帶着70% 左右的電量出門,而 MagSafe 和“五福一安”則需要充電寶爲它們接力。

玩遊戲或追劇時電量告警,我們自然會扯條線邊充邊玩。但“五福一安”的可怕之處就在於,可能你充了一個下午,結果出門時發現電量還是紅的。

本項測試中,測試機 iPhone 12 Pro Max 連接 WiFi ,循環播放 B 站4K HDR 視頻,亮屏從20% 起直至充滿。

30W+ 充電頭比20W 組更快一些,而 MagSafe 的表現是真的不行。

這裡一定要鄭重提示:邊充邊玩會讓手機長時間高溫運行,不僅影響使用體驗,更會嚴重影響電池壽命。適時地放下手機,休息一下會更好 [7][8]。

充電測試顯示,20W 以上的有線快充頭,爲 iPhone 12 Pro Max 進行充電,總體表現差距並不大。

決定產品價值與壽命的,是兼容性

快充頭的兼容性決定了它的應用價值。我們認爲,兼容性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協議兼容性、接口兼容性、功率上限。

快充頭給設備充電,需要雙方的協議先握手,才能開啓快速充電。

倍思 GaN2 Pro的快充協議測試界面

能兼容更多的快充協議,意味着能給更多的設備充電,有着更高的泛用性。

倍思的兼容性最能打,除了主流的 QC、華爲、三星,甚至連小衆的 PE(MTK 快充協議)都支持。MagSafe 兼容了 Qi 無線充電協議,有無線充電功能的手機基本都能用。

在現階段,USB-C 接口還沒有一統天下,採用 USB-A 接口的線纜仍廣泛存在。

接口種類和數量越豐富,能夠兼容的線材和設備種類也越多。

倍思的2A1C,和紫米的1A1C,相較競品更有優勢。而無線充電並未全面普及,所以 MagSafe 在這一輪分數不高。

功率上限決定了支持設備的種類。如20W 只能支持 iPhone 和 iPad,30W 能給 MacBook Air 充電,65W 就能滿足 MacBook Pro。

毫無疑問,功率自然越大越好。

哪個充電頭更便攜

許多第三方快充頭的賣點,就是同功率下更小巧體積

雖然大多數情況下充電頭都是固定位置使用的,但在差旅時,便攜性也是重要的考量點,日常使用中體積越小也越靈活。

考慮到固定式插腳設計,便攜性不能簡單地以體積來決定。8款產品最終被分爲4檔:Anker 20W 獨一檔;第二梯隊爲紫米30W 和蘋果20W;綠聯30W、倍思65W、蘋果30W 第三檔;蘋果61W 和 MagSafe 組合便攜性最差。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價格

儘管充電頭的性能很重要,但最影響我們購買慾望的,還是價格。

相較20W 的 Anker,30W 的綠聯和紫米的價格更有競爭力。

哪款快充頭最值得買

通過測試,我們發現只要功率在20W 以上的 PD 快充頭,都能有不錯的充電錶現,且彼此之間的差距並不大。因此我們對充電項目的權重的設定不會太高,爲15%(每個單項3%)。

價格可能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因素,權重設定爲25%。

功率上限和接口兼容性,決定了手機之外的應用範圍和壽命,權重均設定爲20%。協議兼容性次之,權重設定爲15%。

便攜性在實際使用中影響最小,權重設定爲5%。

加權計算後,得到的總分排名如下:

倍思的總分最高,同樣高的還有它的功率和價格。我們更推薦那些需要給電腦和多種設備充電的讀者購買,如果單純給手機充電,顯然性能過剩了。

相比之下,紫米和綠聯的兼容性和便攜性都很不錯,價格也便宜,是本次測評最推薦的單品。30W 的功率除了給 iPhone 充電,還能勝任 iPad 甚至 MacBook Air 的充電任務。

原則上,我們不推薦購買任何20W 的快充頭,因爲它們不僅喂不飽這一代 iPhone 的實際功率,面對更高功率的設備還會力不從心,將來也更容易被淘汰。

至於 MagSafe,如果你堅持購買,也最好當作在閒暇時息屏補電的輔助設備。另外,MagSafe 在使用中發熱較爲嚴重,對電池壽命和使用體驗都不太友好。

其實對於舊款 iPhone 用戶來說,搞定一套靠譜的第三方蘋果 PD 快充,也只需要不到一百塊,少喝幾杯奶茶就有了。

快充發展到現階段,最大的體驗提升就是儘量不讓充電線拴住我們,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讓人無心理負擔地出門。如果你還被上古遺留的“五福一安”拴在插座前,真的是時候考慮一下快充了。

在知乎話題“蘋果18W 快充是不是很傷電池?”下,有一條相當到位的調侃:

“5V1A 養生充電,對機主的生命損耗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