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全臺最酸!擠下「酸雨霸主」中壢 板橋天空滴出「檸檬汁」

▲2017年全臺酸雨發生頻率達35%,其中北部各站(彭佳嶼鞍部臺北宜蘭中壢新竹等站)佔全國各站達到酸雨標準樣本的77%。(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實習記者袁茵/臺北報導

根據環保署委託中央大學執行的2017年「全國酸雨監測成份分析調查」顯示,新竹在2017年擠下稱霸5年的中壢,成爲全臺酸雨排行第一名,發生頻率高達85%。調查共同主持人、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林能暉分析,新竹測站除了受到境外污染影響外,還有受到國道3號車流排污所致。

根據環保署定義,當雨水酸鹼值達5以下時,正式稱爲「酸雨」。酸污染對人類最嚴重的副作用,就是呼吸方面問題,例如哮喘、乾咳、頭痛、和眼睛鼻子喉嚨過敏

中央大學在全臺14個監測站進行雨水採樣,分析2017年國內下酸雨情況。在2017年1月至11月的酸雨分佈中,每個測站與前年相比,都有下降趨勢

根據調查報告,全臺2017年1月至11月酸雨發生頻率爲35%,所有樣本pH值平均爲5.31,酸雨分佈區域以北部桃園、新竹地區較爲顯著,南部以高雄站最低爲5.06。pH平均值方面,除了中壢、新竹等站pH值在5以下之外,其餘12站的pH值皆在5以上。

從各個監測站來看,新竹、中壢站pH值平均最低,分別爲4.71與4.83。新竹發生酸雨頻率高達85%,中壢站次之爲71%;中南部測站中以高雄站發生頻率較高,達到56%;東部成功站酸雨頻率約32%。顯示南北區域還是存在相當程度的差異。此外,新北板橋地區曾於2017年7月出現pH值達3.1情況,宛如降下「檸檬汁」。

林能暉表示,中壢測站因爲附近工廠關係,使酸雨濃度偏高,新竹測站地點沒有風揚,加上國道三號的交通污染源和境外物染源影響,導致酸雨情況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