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培麗/現代書法的美味關係

文/蕭培麗、圖/黃陽

十歲開始就寫顏真卿體參加比賽的現代書法家,現任華梵大學教授、師大兼任教授黃陽(本名黃智陽),其書法表現充滿了創意和美學,不只是黑墨,有色彩、有水墨相襯,在臺灣中生代書法家中是非常活躍的佼佼者,連方文山拍的電影聽見下雨的聲音,也請他客串書法書寫,甚至建築公司推案的美術表現也請他寫書法,最近臺鐵在東部鐵路各站以書法寫站名做爲文創表現也是由他招集書家。他的現代書法具有這個時代特質

由於小時候根底厚實,就讀師大研究所國畫創作組時有門現代水墨課,他就開始嘗試做很多實驗性的作品,也受到幾位教授的影響,不願苟同不想承傳。於是思考從小到大學習的書法是不是不能停滯在一樣的表現,雖然自己有歷史的背景,但是也不應該停留在制式化的表現。同時就當時的藝術環境看書法太弱勢,即使放在展場內也是最不吸引人的作品。黃陽說:「真正懂中鋒、側鋒、鋒芒間的微妙變化的人少之又少。」因此他利用水墨畫技巧,從用筆用墨,到形式審美判斷幫襯了書法的創作。畢業展時他已經會用左手寫大字,寫少數的字呈現藝術性,用濃淡相間,轉畫篆刻,書寫大的篆書,以水墨的概念來做書法的創作。他的創意後來在美術的環境裡應證的結果是對的,大衆的接受度也比較高,從此他的方向更爲開闊,。

一九九八年他在何創時基金會擔任策展的工作,雖然他走的主要是創作路線,但內在是戀古情節,也非常習慣這種拉扯,黃陽更是珍惜已故人物的典範手跡,各家書帖他都能興手寫來幾可亂真。但他說,自己是當代人要回應當代的要求,會希望在當代審美共感下才是真正的成就感。因此他可以在古典環境研究練習古典的精華,但創作時就唯我獨尊。長時間習慣不古不今,亦古亦今,溫故知新的擺盪性格。他認爲現代人太注意顏真卿、王羲之的技巧。他說創作又不是給王羲之看,而是應該學其技巧表現自己,這個時代是自立成家、自立成體,纔會得到喝采、纔有創作的意圖。藝術品要有獨立性和自覺性。絕不是承傳以前的形式技巧。他儘量減少不必要應酬,利用寒暑假掌握完整時間創作,曾經豪氣地把墨汁倒在水桶內,紙貼邊固定在地上,兩隻手抱筆完成720公分作品「爲民前鋒」呈現類似拓碑感覺,他將大形字只要把握空間效果的特性、與一般尺寸字體必須精美作出強烈區隔,書法在他的手裡像是一種美味關係,讓人品味出書法的無窮無盡的美好滋味。

他的現代書法還喜與水墨畫結合,以書爲主、以畫襯托,或以色彩注入書法,來表現生活書法的特色之一,黃陽相信未來書法的發展會是如此,展覽不能涵蓋書法、書法可以涵蓋展覽,書法自覺門檻需要降低,生活自覺纔會是時代的特色。在他的想法中,藝術真正的價值不是爲展覽而服務。

書法的現代與古代

到底現代書法跟古代書法有何同與不同?黃陽認爲同的是用一樣的工具毛筆,我們與古人同樣以毛筆書寫表現生活的感悟、表現內在的情思。不同是古代人用毛筆紓發情思有它們的審美主流,我們有我們的審美主流,就此而言古今皆然。如果能溫故而知新,會發現古代書法與現代書法之間是轉化轉心的過程。

討論現代書法是迴應現代人的生活、現代人的表現,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這就是現代書法,但現代書法不是拿來跟古典對抗的。在精神上承繼古典的底蘊與精華。唐詩是唐代人用言簡的文字讓唐代人讀來感動。宋詞也迴應當時,我們也寫現代書法來回應現代。所以如果只是傳抄這些經典的詩句,不但比唐代人還逆古,根本沒有時代的審美價值。有些人對現代書法有對立的想法是因爲不瞭解現代書法。其實真正在歷史上會留下的藝術家都是反映那個時代者。簡單的說審美多元,嘗試變多,這就是古今的差異

就內在精神而言,古時候的文人重視學養文品。整體表現內斂含蓄。因爲中國書法發展一直在較爲封閉保守的路線上。受王羲之、顏真卿的影響。歷代大家、關照的是縱軸的影響。清代、魏碑、漢碑的影響,都是從不知名的學習而來的。跟社會上發生的訊息不直接相關,甚至書畫被拿來當作避世的工具。雖詩文裡反映社會,可是視覺感有一定的封閉性,重於承傳、不重開創。中國藝術在民國後有巨大的改變,相較於整個歐美可以感覺他們政治經濟軍事的強大。所以文化藝術大量向西方學習。就受到藝術審美判斷的影響,現代對書法的判斷因此也受到藝術性的影響。

西方的藝術、重創意、重自由、重個人化。重視覺感、重色彩、這些都是流行的時尚也感染到書法。以前中國是世界中心的年代。書法表現偏向文化涵養爲主。形式變化爲輔。現代則是相反的。但兩者皆無法歸零。也就是古典書法內涵勝於形式。色彩是幫襯形式的手段之一。傳統文人在水墨的年代不重視,含蓄內斂接近禪道思想,簡約、以黑白陰陽爲主。如果長期承繼此形式會成爲一種樣板。因此近幾十年來書法家們會想要一新耳目、會想要標新立異、創造時代的審美風尚;或是創造個人的特質。或許這就是出現彩色的書法的原因也是跟時代風尚有關。黃陽認爲,如果對色彩運用豐富、對色彩的性格表現細膩再加上有非常好的文字學或文字造型能力,如果以色彩介入書法創作是很好的現代表現趨勢。彩色爲書法表現配角的角色、可能也偶爾能轉換成主角的角色。展現出現代書法是多元的途徑。

現代書法豐富時代樣貌

民國以前書法家採取的是含蓄封閉的路線,書法家一生志願是自立成體,像于右任溥心畬,有個人的書體,即宣告他們已經是圓熟了。不需要在意個別的差異性,甚至不斷複製同書體的的字,讓人確認其書體的存在。但現在書寫工具不是以毛筆爲主,甚至是不太需要的書寫工具,只剩下作爲藝術或文化象徵的表現、文化承傳藝術表現的工具。所以表現出來的就是一件藝術品。

藝術之間會有影響,書法當然也會受到繪畫的影響。如果一件好的藝術作品有當時表現的情思或代表圖像意義,或以此代畫家作品的獨立性,同樣的書法家介入藝術環境裡每一件作品也應該有獨立的意義,而不是複製的。這一點跟古典書法不一樣,而一樣的是以毛筆表現文字藝術爲主體。只是着重審美重點有所消長。以前以承傳爲主、個人表現爲輔。

黃陽的作品着重線條用筆的變化,﹙傳統書法重墨,墨靈活即可,不在意線條肌理﹚從濃,淡、幹、溼與肌理的差別,好像處理繪畫一樣,當然就有繪畫的相同特質。另外每個字可能都有抽象的感覺,因爲字也是涉及造型性的問題,跟符號性、造型性繪畫有些雷同之處。畢竟書法是最具有抽象性的。很多字是從象形文字簡化來的,也具有造型性。只是利用特徵彰顯出來,所以跟圖像有意象上的感通。此外書法還是要保持其一致性不等同於繪畫,還是以書寫爲主達到一定閱讀的可能,產生文學的美感,這部分跟繪畫不一樣。有自己辨識度又能感通各領域,更符合現代人觀賞的習慣,擴大其接受度。

「其實堅持傳統或現代書法的表現形式,只要有龐大的粉絲就可以了」黃陽又說:「如果懂得欣賞傳統的人多、代表還有羣衆的魅力與意義。代表時代還沒走遠、還有存在意義。但如果已經沒有羣衆,代表那時代已經過去了。臺灣現狀是傳統書法愈來愈沒有舞臺、更能接受多元創意的書寫,政府也希望創意升級,帶動文化的氛圍。藝術難免要順應時代,誘因也因地不同、國情不同有差異國際性。有人認同此狀況是必然、有人不認同。任何形式藝術品不管怎麼製作,只要是好的作品就可以,其次纔是是不是書法的問題。最其次纔是能不能的問題,重點是能不能做的好。總之雖然可能認同某書法家的作品也不能模仿,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另闢蹊徑,共構書法豐富的時代樣貌。」

…………………………………………………………………………………………………………………………………………………..蕭培麗ETtoday撰述副總編,曾任中天香港中心財經主播東森新聞採訪中心主任,中廣記者,黨營華夏投資公司顧問、東森集團大陸事業部顧問、臺灣民俗村顧問、卓越雜誌顧問。新超科技公司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