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鴨綠江》收視口碑雙豐收 打造主旋律精品

本站娛樂12月31日報道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出品,總檯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製,總檯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承製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跨過鴨綠江》正在CCTV-1黃金時間,火爆熱播。截至目前,該劇CSM全國網收視率1.08%,單集最高收視率1.11%。實時收視更加亮眼,峰值收視率強勢破2,高達2.6331%。

該劇的敘事風格、精良製作和演員表演更是贏得觀衆一片叫好,獲贊“內容紮實不空洞”、“演員表演真摯,臺詞代入感太強”、“攝影美術服化考究,很細緻”、“總檯出品,必屬精品,追了”。

《跨過鴨綠江》爲何如此火爆?宏大題材、史詩氣質、精良製作是關鍵。談到這部填補熒屏空白,70年來首部全景式展現抗美援朝戰爭史詩劇,《跨過鴨綠江》總導演董亞春表示,抗美援朝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也是二戰之後改變世界格局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我們是第一次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樣式,全景式真實地展現發生在70年前的抗美援朝整個歷史進程,這是歷史與現實的一次風雲激盪的對話,是一部驚天動地、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

《跨過鴨綠江》的故事走向、歷史事件、領袖人物和相關的重要歷史人物都本着尊重歷史、忠於歷史的創作原則,以國家最高領導人的決策和志願軍司令部爲主導視角,以中美雙方頂層前線指揮部的較量爲衝突主線,在軍事和外交兩個層面上展開鬥爭,以戰場、著名戰役、真實的志願軍人物和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爲支撐講述歷史。這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中是一次新的嘗試。

董亞春表示爲拍攝好《跨過鴨綠江》,主創團隊認真研讀劇本、查閱史料,仔細對待每一個拍攝細節,大到一場戰鬥設計,小到一封電報,都力求尊重歷史、還原歷史。無論是塑造歷史真實人物還是虛構人物,都傾注了演員的智慧和情感。“唐國強刻畫人物形象上的從容和嚴謹,丁勇岱在塑造彭德懷人物性格上的努力突破,外籍演員在李奇微的性格刻畫上都取得了成功。全片無論是人物造型、空間場景,還是最終的視聽呈現,都體現出了極高的專業水準和敬業精神。這是對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最好的致敬!對19萬7千多名爲祖國、爲人民獻出寶貴生命的志願軍烈士最好的致敬!

回顧《跨過鴨綠江》的拍攝歷程,可謂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爲此,在總檯的領導下,該劇總製片人王雁、製片人李蕭集結了強大製作團隊,爲《跨過鴨綠江》提供質量保障。比如在總攝影指導穆德遠的指導下,該劇採用7機聯動,多機位拍攝,在保證素材量的前提下,又保證了拍攝角度多樣、內容豐富。總製片人王雁介紹,《跨過鴨綠江》8月15日開機後,最多時有5個攝製組同時拍,劇組分佈在北京、天津、河北、遼寧、黑龍江,五省二市,在100天內完成了一部超大規模、超大體量的電視劇。拍攝期間,劇組常駐近1800多人,羣衆演員4萬人,劇組調度管理是個嚴峻的挑戰。此外,該劇還遇到了突出其來的天氣限制和困難。比如劇組在牡丹江拍攝外景,遭遇了當地幾十年來未有的三次颱風,後期拍長津湖戰役,更是一度陷入片場無雪的困境。加上疫情防控,戰爭戲多,人員聚集風險大,但全劇組齊心協力,認真落實防疫工作,緊抓安全拍攝。整個劇組在拍攝期間沒有發生過疫情,更沒有因爲疫情,讓拍攝受到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時間緊迫,拍攝完基本沒有做後期的時間,《跨過鴨綠江》還開創了“後期前置”的新制作模式。製片人李蕭表示:“我們一開始就確立了後期和前期同時工作的方法,讓所有後期部門同時入組,一邊拍攝,一邊轉碼;一邊剪輯一邊做動效,一邊調色,同時在做音樂,所以每天我們拍攝完,當天就定剪,然後再發到各個部門去分頭工作。這樣就節省了很多時間。《跨過鴨綠江》11月25號關機,12月8號送審,14號修改,到12月23號已經基本完成了全部修改。如此快節奏、如此高效的製作模式,《跨過鴨綠江》應該開創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