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投資週刊/邱明媚:匯率預告下一波的贏家名單
從匯率看未來,資金大風吹的遊戲纔剛開始,資產配置商品何其多,海外投資機會亦是琳瑯滿目,重點是如何選擇。投資和運動邏輯相同,適合自己很重要。
【文/邱明媚】
一九八六到一九九二年,短短六年間,新臺幣兌美元匯率從一比四○升值到二十五,臺灣不分南北,股市房價暴漲。猶記當時無殼鍋牛臥倒臺北街頭的氛圍,高薪高房價逼走了臺商,也送走了大戶,在那失落的年代,電子科技成爲投資臺灣唯一的一盞明燈,而值錢的臺幣也自此讓國人資產踏上了國際化的不歸路!
十年後臺幣匯率重回三十五(二○○二年),彼時金融合並外加資金出走,金融機構將不動產不良債權打包出售,加上SARS的衝擊,造就臺灣此波房市多頭的起漲點,在央行連續降息及重購增值稅減半、遺產稅調降的引導下,臺灣首度出現房租殖利率高出貸款利率四到五倍的奇觀。
大批在一九九二年以二十五比一出走的企業和個人資金,此時開始衣錦還鄉回到臺灣,這些中小企業早非吳下阿蒙,插旗不動產的熱衷程度遠遠超過臺股和設備投資;光是過去七年間,上市櫃公司資產淨買超就達五千億臺幣,真假外資在匯差、價差兩頭賺的誘因下,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不動產都積極參與,獲利豐碩。
反觀臺股,過去十年間的賠率讓臺股基金成了票房毒藥,根據證券投信投顧公會的統計,今年前四月國人在五大資產的配置,臺股基金以負成長四.八二%敬陪末座,而不動產卻在全球量化寬鬆的環境下,任憑政府打房不遺餘力,依舊瑞氣千條;即便是殖利率低到不足以支付貸款,仍然繼續做着房東夢。而REITs更是高居國人資產配置增長率的第一名,匯差加上資產翻倍,財富重分配的故事不斷重演!
在證所稅、二代健保的陰影下,臺股一直到近期才露出曙光,但是如果把臺股放在所有金融商品的平臺上做個比較,無論在操作難度、流通性或是未來獲利,排名仍然無法前進,而且看來,不會是短期間內能改善的。相對的,○八年金融風暴後,大筆資金紛紛躲入債券市場,隨着債券價格不斷攀高,這些保守資金又出現了另一波的焦慮,擁有利差加匯差優勢的人民幣,這時成爲資產配置當紅選項。
好野人大逃亡
檢視一下去年您的資金配置,再看看投資市場的轉變,接下來我們要探討,誰會是下一波贏家?
去年,在馬政府的黃金十年政策下,趁着日本對三一一臺灣的感恩之情,經建會官員忙着率團赴日招商,但是還沒等到安倍上任,主委劉憶如便下臺走人;而當時最積極的臺北市長郝龍斌,如今則身陷雙子星弊案。同一時間財經媒體記者全數鎖定鴻夏戀,眼睜睜看着日幣大幅貶值近三成,日股暴漲,夏普股價一飛沖天!於此同時,臺灣恐慌的勞工因爲擔憂勞保年金破產而提前擠兌領回勞退金,讓壽險業者撈個正着。
另一方面,在政府打房的政策下,投資客轉進桃園航空城和工業區,部分貴婦則轉進到失落二○年的日本東京不動產,甚至南下牧馬─前進馬來西亞不動產。這慌亂的一年,實則上爲下一次的資產重分配鋪陳一套完整的劇本,彷彿預告了下一波贏家的名單。
事實上,近年由於美國政府的積極查稅,碰上中國的國五條、臺灣的公平正義,新加坡頓時成了投資新樂園,不少放棄美國籍的臺商,把香港資金轉進新加坡,包括上海商銀、兆豐、中信金等銀行,私人銀行部位頓時暴增,更遑論德意志、瑞銀、渣打等大型跨國銀行。
這些服務資產至少三百萬美元的私人銀行部門理專,從去年起便忙着將客戶的美元部位,拿去抵押質借低利的日幣,把七五~八○元兌一美元的日幣貸款,再轉換爲六.二八兌一美元的人民幣,購買年息七~八%的公司債,或是REITs之類固定收息的商品。
安倍效應讓這些大戶輕輕鬆鬆賺進至少三成的年報酬率,這只是許多臺資大戶比較保守的套利交易模式之一;而握有強勢貨幣的中資大戶,則因爲人民幣升值、疫情不斷,加上肅貪,大買美元保單赴美國健檢、買英國學生宿舍REITs,也因爲歐巴馬查稅,赴美買房的熱情不復以往。
而在臺灣,從去年起,五星級飯店裡週週都有日本不動產說明會,無論是本土的房屋仲介,還是日本不動產業者,場場座無虛席;尤其是日本不動產考察,更成爲旅行社近期最火紅的新選項,馬來西亞也不例外。不過深入瞭解,會發現叫好不見得叫座。原因無他,雖然仲介標榜日幣貶值的高報酬率,但是扣除各項稅收與服務費,脫手時的資本利得稅更驚人。(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727期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