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員工義務兼職“養老領事”

本報訊記者 朱鬆梅 通訊員 劉亞瓊物業公司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居民們低頭不見擡頭見的物業員工,這回義務兼職當上了“養老領事”。昨天,朝陽勁松北社區的“物業+養老”新模式“滿月”了,試點效果如何?記者前往社區蹲點。

午後暖陽灑滿院子,劉情炎和陳阿姨一邊曬太陽一邊家常,如母女一般。事實上,劉情炎是願景物業勁松北項目部的員工,而陳阿姨是她負責對接的一位老人

勁松北是個40多歲的老小區,老人佔居民總數超40%,爲老服務需求很大。物業公司常駐社區,距離近、人員親、硬件足,若能和養老融合發展,就能爲老人們提供更便捷、優惠的服務。

今年10月,勁松北開始試點“物業+養老”的新模式,打那時起,劉情炎等5名物業員工有了“養老領事”的兼職。每位領事包樓包片,對接近200個老人家庭。

頭一件事兒就是“地毯式”走訪。領事們每週要開展至少一次入戶巡視或電話聯繫,若是獨居、高齡老人,巡視頻次還要增加。“以前,我們總在辦公室裡坐等居民上門報修。”物業經理盧豔傑說,有時溝通不暢,老人難免帶點兒怨氣。現在不一樣了,領事主動走進他們家裡,有事兒時,伸把手、幫幫忙;沒事兒時,也會坐下來嘮嘮家常。

劉情炎入戶時發現,陳阿姨總愛盯着窗外,一看就是好久。原來,家裡只有老兩口腿腳不好的陳阿姨已近一年沒下過樓了。劉情炎借來輪椅,工作再忙,每週也要擠時間陪她下樓轉轉。

走進老人家裡,才知道他們需要什麼。“養老領事”入戶後,梳理出了一張爲老服務的需求清單,與附近的第三方機構對接,僅在過去1個月,就協調各類機構提供超千次上門服務。這張清單上包括老年餐、理髮、電器清洗、保潔、助浴等,項目將根據老人的反饋每月更新。

爺爺86歲了,在他的手機通訊錄裡,領事彭磊手機號排在第一位。“小磊家人一樣,能幫我解決好多事兒。”曾爺爺說,一個電話撥過去,彭磊便會根據他的需求,帶着理髮小哥、維修師傅等人上門,“以前,我得找不同的人解決,麻煩着呢。”

年輕的領事爲老小區添了活力。他們操持起了老年手機班、健康講座,還添置了電影放映機。每週五,不少老人攜家帶口去看露天電影,享受一段美好時光

不知不覺,小區裡多了煙火氣和人情味。“阿姨今天包了餃子,中午來嚐嚐吧。”劉情炎的手機裡,保留着一條居民發的短信。其他短信她總是看後即刪,可這條讓她感到“暖暖的,捨不得刪”。

記者手記

服務做到老人心坎兒

說起剛上任的“養老領事”,勁松北社區的居民紛紛點贊:“就好像有了一位隨叫隨到的親人。”

近年來,養老照料中心、服務驛站、老年餐桌設施爲老人帶來很多便利。可是,一些小麻煩卻讓老人面臨大難題:比如,各種爲老服務資源令人眼花繚亂,不知如何選擇;家裡電燈壞了、下水道不通,家人又不在身邊;不會使用智能手機,點餐、預約服務碰到困難……

“物業+養老”的新模式受到好評,因爲它從老人的實際需求出發,切實解決了他們生活中的難題。“養老領事”走進老人家裡,精準把握老人需求,提供一對一幫助。老人身邊有了親人,難題不出社區就能解決,滿足感幸福感大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