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拉麪產業帶動19.5萬人就業 人均年收入3萬元以上

圖爲拉麪師傅拉拉麪。(資料圖) 張添福 攝

中新網西寧12月28日電 (孫睿)記者28日從青海省人社廳獲悉,截至目前,青海籍務工人員已在全國各地及境外地區開辦拉麪店達3.3萬家,從業人員約19.5萬人,年經營性收入近200億元,從業人員工資總收入達70億元,人均年收入3萬元以上。

青海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各級人社部門重視拉麪產業帶動就業優勢,緊盯重點地區,協調行業部門,通過完善政策體系、加大資金扶持、強化服務保障、創新培訓模式、持續宣傳推介等有效措施,全力推動拉麪產業高質量發展,爲促進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助力全省脫貧攻堅發揮了積極作用。2017年,青海省拉麪產業被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作爲脫貧攻堅的先進典型經驗,在全國宣傳推廣。

20世紀80年代開始,青海東農區的農民,走出貧瘠大山親幫親、鄰幫鄰,開起拉麪店。

2017年以來,青海省人社廳會同財政廳年度下撥拉麪經濟扶持專項資金5000萬元,兌現落實各項政策補貼。同時積極兌現創業扶持政策,僅海東市爲符合條件的拉麪創業者發放首次創業補貼340萬元,發放一次性創業獎勵175萬元。3年來,省內外新增青海籍拉麪店超過4000家,帶動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近萬人。

從事拉麪行業已近20年的韓海明,從一個打工的拉麪匠,到旗下擁有5家拉麪直營店和12家加盟店,年收入超100萬元。

2001年,韓海明離開家鄉青海省化隆縣,前往沿海城市打拼。剛到上海沒什麼手藝,只得從跑堂幹起,後來他跟着師傅學會拉麪,逐漸積累起開店本金。不久,他在上海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家拉麪館。隨後的時間裡,韓海明的店越開越多,漸成規模。

“一碗拉麪雖小,卻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年近40歲的韓海明此前對中新網記者說,“很多化隆人通過做拉麪,在市區住上了別墅,也過上了好日子。”

青海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加強輸入地輸出地協作聯繫,實現兩地共同管理、共同服務協調機制外派勞務服務機構協調處理各類矛盾糾紛,解決務工羣衆實際困難,積極維護當地社會和諧穩定,得到了輸入、輸出地黨委政府的積極評價大力支持

目前,海東市已先後與廣州、上海、天津無錫地民宗部門簽訂共管共治協議,在拉麪從業人員相對集中的省外城市常設駐外辦事點97個,專門爲青海籍拉麪從業人員提供證照辦理子女入學、處理糾紛等服務,有力保障了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促進了青海拉麪在當地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