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會太大了!一則消息引爆A股 連外資都"信"了 真相究竟是啥?萬億巨頭突發警告 中國資產怎麼走?

今天市場挖了一大坑

今日上午接近收盤時候,市場突然傳出降印花稅消息,隨後券商股集體飆升。午間,經多方求證和分析證券交易印花稅調降可能是一個巨大的誤會。但比較意外的是,午後開盤,券商股還是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拉昇,而隨着券商股回調,在外資主導下,其他權重股帶動指數再度暴拉。不過,由於續力不夠,最終股指還是跌落下來,滬指收盤僅以小漲收報。

那麼,真相究竟是啥?從今年二月的草案來看,當時的說法是:證券交易等稅目維持現行稅率不變;從程序上來看,根據2018年11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法(徵求意見稿)》規定,證券交易印花稅的納稅人或者稅率調整,由國務院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再從當下的行情來看,目前的行情並不差,但面臨着外圍巨大的變數,如果現在就下調印花稅,到真正來風險的時候,就少了一大殺招。

那麼,接下來中國資產會怎麼走?近期,央行對於人民幣的升值預期有所動作,而由於美國經濟數據好到爆,所以美元也開始走高。在這種時候,外資流入的速度可能會減緩。另外,萬億資管巨頭貝萊德表示,通脹將會是一個巨大的衝擊。在這種情況之下,不由得讓人想起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早先的一句話:今年投資者應該保護好前兩年取得的投資收益,不要跟風政策熱點。

又一次誤會

今天,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指出,2021年2月,常委會第26次會議對印花稅法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考慮到印花稅實際運行基本平穩,總體上維持現行稅制框架不變;同時,根據各方面的意見,擬對草案二次審議稿作以下完善性修改:

一是,適當降低稅率;

二是,進一步明確印花稅的徵稅範圍

三是,完善稅收優惠規定。

這一消息瞬間點燃市場的做多熱情,券商股直線拉昇。然而,真相究竟是啥呢?證券交易的印花稅真的能下調嗎?

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2月27日的二審。財政部部長劉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上作說明時指出,從實際執行情況看,印花稅稅制要素基本合理,運行比較平穩。制定印花稅法,總體上保持現行稅制框架和稅負水平基本不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和證券交易印花稅有關規定上升爲法律。

草案基本維持現行稅率水平,適當簡併稅目稅率、減輕稅負。

一是借款合同、買賣合同、技術合同,證券交易等稅目維持現行稅率不變,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對證券交易的出讓方徵收,不對受讓方徵收;

二是將加工承攬合同、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合同、貨物運輸合同的稅率萬分之五降爲萬分之三;

三是將營業賬簿的稅率中萬分之五降爲萬分之二點五四是取消對權利、許可證照每件徵收5元印花稅的規定。這其中就已經明確,證券交易等稅目維持現行稅率不變。

其次,再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下調證券印花稅需要做一些什麼樣的流程。2018年11月1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對外發布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法(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的公告,這意味着當前適用的《印花稅暫行條例》即將被《印花稅法》所取代,相關的規定也可能會一併進行優化。《意見稿》提出,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維持不變,仍爲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一。同時明確證券交易印花稅的納稅人或者稅率調整,由國務院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可以說,下調印花稅沒有那麼簡單。

分析人士認爲,從現階段中國股市的情況來看,取消印花稅的可能性並不大。首先,這是一筆很大的財政來源。據財政部數據,2020年印花稅3087億元,同比增長25.4%,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1774億元,同比增長44.3%。其次,現階段中國股市運行較爲健康,亦不存在熊市基礎,也未到使用這種終極武器救市的時候;第三,即使股市出現較大波動,仍然有比印花稅更好的工具可以操作。

萬億資管巨頭突發警告

來自彭博社的報道稱,現爲管理者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CEO的Larry Fink表示:“大部分人還沒有超過四十年的工作經驗,他們只在過去三十多年中看到了通貨膨脹減弱的趨勢,所以這一次將會是一個巨大沖擊。”

對於通貨膨脹上升的擔憂已經滲透到美國市場,尤其隨着今年木材和鋼鐵等商品成本上漲。當Fink於1976年在First Boston Corp.開始他的職業生涯時,當時正值通貨膨脹加劇。在1980年3月,美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觸及了14.8%的高位

他還說,如果價格上漲成爲一個問題,美聯儲可能不得不重新評估他們的政策。美聯儲現在已承諾在短期內將利率維持在接近零的水平,並表示將會容忍通脹高於其2%的目標,以彌補低於該水平的時期。

Fink說,如果美聯儲要重新考慮這一點,它似乎會與單獨的財政刺激措施不一致。總統拜登已經提出了促進美國經濟的額外措施,包括一項1.7萬億美元的基礎建設支出計劃。

據貝萊德官微,在策略性配置角度上,他們認爲,預期收益率最終會上升,但存在經濟可承受範圍的重要限制。他們估計,如果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至2.5%或更高,償債成本將超過美國國會預估的50年平均值(佔國內生產總值2%)。從長期來看,對財政可持續性的擔憂可能導致投資者期望持有政府債券的回報要比持有現金的更高。這兩個因素都加強了減持發達市場名義債券的觀點。從策略配置角度看,他們較看好股票多於信用債和政府債券,特別是發達市場和中國的股票。

這可能是今天外資一度狂買A股的主要原因。在印花稅消息之後,外資突然瘋狂掃貨A股近70億元,並領着指數一度狂拉。分析人士認爲,目前市場有三個特徵:

一是投資者對於百年行情的預期打得很滿,而且一致性很高。這其實已經演變成一個風險點,因爲一致性太高的市場,往往會向相反的方向走,因此可以預期,後面的行情不會平靜;

二是市場對於外圍,特別美股的風險,以及對於美聯儲政策收縮的擔心一直存在,而且一旦有風吹草動就會極大地影響情緒;

三是A股的核心資產股價都在高位,估值也在高位,這種尷尬的結構需要時間化解。否則,風險真正來臨時,壓艙石的作用會變得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