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壇世界球王是喬科維奇 還是狄約克維奇?
▲當今網壇球王究竟是喬科維奇,還是狄約克維奇?(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臺灣總統大選剛落幕,政治資源重分配,政府官位大風吹。選贏的在「喬」 (卡位),選輸的也在「喬」。「喬」不孤,必有鄰。世界男子職業網壇也在「喬」。不過,我這裡所指的「喬」,指的是一位球王的名字:當今世界排名第一的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
這位來自塞爾維亞的好手,上週日(29日)在澳洲公開賽男單決賽經歷五盤大戰後,力克西班牙「蠻牛」納達爾(Rafael Nadal),完成衛冕。這場比賽鏖戰5小時53分,寫下澳網史上最長的一役,喬科維奇的戰力與體力之強,展露無遺,可說是他生涯迄今的另一個顛峰。
不過,我無意在這裡給再他歌功頌德,錦上添花。我感慨的是, 一位這麼重要的「球王級」人物, 中文世界給他的譯名,卻是一團麻亂,兩岸三地加起來,不下十幾二十種譯法,而且錯誤百出,貽笑大方。關於他的譯名問題,我;以前也曾寫文章談過,但人不在大媒體,文章能見度不高,於是只好試着在這裡再說一次。
外國人物的中文譯名一向紊亂,由來已久。這個「亂源」大部分是媒體制造出來的。照理說,譯名紊亂的最大受害者,是媒體本身,尤是平面媒體(每當校稿交版前,最常讓編輯抓狂的,就是譯名不統一)。它讓媒體付出的時間成本是相當巨大的。但許多媒體卻是傲慢的怪獸,獨行其是,就是偏愛自己「獨創」的譯名 (我是第一大報,我說了算)。
以喬科維奇爲例。它的原文是塞爾維亞語,英文的寫法是Novak Djokovic。塞爾維亞語跟東歐許多語言一樣,屬於斯拉夫語系,人名裡有許多子音連在一起,所以對外國人來說很不好念,也容易唸錯(易唸錯的原因之一,是他們的字母發音往往跟英文不一樣)。
那麼,Djokovic該怎麼念呢?在沒有網路的時代,主流媒體寫網球的體育記者,都會拿到一本每年修訂的ATP (男網)和WTA(女網)手冊,裡面詳列每一位現役職業選手的資料(排名太低的除外) ﹔其中包括該選手名字的念法。例如Djokovic,ATP手冊上會告訴你,念法是DJO-ko-vich,好了,就算手冊裡沒有那些在某項大賽裡突然大放異采的選手的名字,透過電視轉播,八九不離十,你也知道這名選手的名字大概該怎麼念。大多數球迷也是因爲透過電視轉播,曉得Djo三個字母是連着發音的。
它跟中文裡的「祖」或「左」、「佐」的發音比較接近。所以譯成「佐科維奇」或是「祖科維奇」比較貼切。但爲什麼在臺灣會變成「喬」呢?我想,原因之一是臺灣向來害怕「左」派,所以很少翻譯會把這個音譯成「左」或「佐」。原因之二,如果譯爲祖科維奇,可能會跟臺灣的「竹科」產生混淆,而臺灣有「竹科」根本不足爲奇,所以,「祖」也被大多數譯者否定掉了。
原因之三,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 念國語的中文世界習慣把Jo起首的發音譯成喬。例如男性人名 Joe,以及NBA的「神」:Michael Jordan(麥可喬丹)等。一向混亂的香港人的譯名在這裡倒是扳回一城。他們多半譯成「佐」。例如 Michael Jordan,他們順理成章譯成米高佐敦。理由很簡單,因爲香港九龍有一條跟彌敦道成十字交叉的大馬路,就叫「佐敦道」(Jordan Road) 。
Djokovic的中文譯名十分混亂,在臺灣喬科維奇、喬柯維奇都有。然後,後浪來了,一些新進的記者又自以爲是,變成了喬克維奇(有比較好嗎?)。如此一來更亂了。
不過,更讓我不解的是,臺灣的「水果日報」竟然能譯成「狄約克維奇」! 難道他們是把每個字母拆開來念的?而且,一以貫之,到現在都沒有改,當真有「第一大報」的氣魄:我說了算!然而,喬科維奇和狄約克維奇,不是很 熟的,還以爲他們是兩個不同的人!
如果說,媒體有報導真的責任,一個正確的譯名和發音,也是真相之一,爲什麼就不肯改?錯而肯改,不是美德,是責任。譯錯了不肯改,無異硬拗。因爲你把Djo三個字母連起來快念,怎樣都念不出「狄約克」這三個中文字來的!難道你們以爲讀者都不看電視轉播或其媒體的?
其實,要改過來很簡單,只要在新譯名後加括弧內注:前譯「狄約克維奇」就行了,一次搞定。一個正確而普遍採用的譯名是十分重要的。想想看,山普拉斯、 阿格西、葛拉芙這些大家一致使用的譯名,對媒體和讀者來說 (尤其是網路搜尋時),用起來是多麼的安心和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