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瘦肉精是「脫中入美」的仙丹?

蕭俊銘

進口肉品是否該引進與容許「萊克多巴胺」的爭議,隨着美國動作的叩關,以及馬政府吭瀣一氣地醜陋護航,引發國內民間恐慌與爭論。然而,卻有綠營人士獨樹一幟,認爲這是重回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的契機,進而達成降低臺灣中國經貿依賴,批馬與反美應該脫鉤,以免落入馬政府親中策略,甚至,主張若是開放進口,國內應一體適用瘦肉精云云。瘦肉精的進口,在其言下,似乎成了臺灣「脫中入美」的仙丹,怪異的是,自始至終,強銷我國瘦肉精的美國政府,不能是被批判的對象,因爲他們是保證臺灣經貿能「脫中入美」的神醫嗎?只罵不善盡看門之責的管家〈政府〉,另一方面卻還要禮遇撞門強銷索財的盜匪,如此邏輯,令人不解。

臺灣經貿版圖要能夠「脫中入美」,已非易事,亦無實益。比較與回顧臺灣對中國的貿易總金額百分比重演變,由2000年的對中國貿易金額10,440,540,918美元,佔該年總進出口貿易金額的3.621%起,一路攀升到2011年臺灣對中國進出口貿易金額達127,571,353,389美元,佔該年總進出口貿易金額的21,627%;提醒的是,這些數字,是還未計入香港與澳門地區的進出口貿易總值影響

另一方面,臺灣對於美國的進出口貿易狀況,則是自2000年的對美國貿易金額59,939,644,440美元,佔該年總進出口貿易金額的20.789%起,一路變動到2011年臺灣對美國進出口貿易金額僅62,123,012,080美元,而臺美進出口貿易金額百分比重卻下滑到僅佔臺灣該年總進出口貿易金額的10.532%。

很顯然地,歷經這十一年的時光,在經貿的現實上,臺灣與中國的經貿互動已經累積相當程度的深化與轉向;而在此現實狀況與規模之下,如果想要吞下區區瘦肉精肉品來討好美國,就想達成經貿上「脫中入美」的效果,扭轉這樣的經貿依賴與版圖,未免太過於輕判美國的胃口與對於扭轉經貿版圖的天真

面臨這樣的經貿現實與影響,民進黨所失敗的,不在於因批馬而抹成反美親中的怪異邏輯;而是在於,臺灣人民歷經了2007、2008年的金融海嘯與大失業潮之後,產生了經濟安全的恐慌心理與穩定經濟發展的急需性,面對於中國大釋經貿讓利,卻又因中國與國民黨採取「政經分論」的宣傳手法下,隱藏了背後所隱藏的政治意圖,使得人民對於主權危機相對較爲無感。面對民心感受的改變,民進黨卻仍一貫未改「政經一體」思惟下的中國經貿政策論述,反覆自踱於強調主權的危機性,試圖緊縮與扭轉檯灣對中國的經貿現況與規劃,卻又不見其他可堪替代與有效的經貿戰略,顯與臺灣的經貿現況與人民急需有所落差,纔是敗筆之所在矣。

如果說,爲了「脫中入美」的經貿戰略,採取了肯認美國瘦肉精的殘留,換取美國的好感與進行TIFA的可能機會,也一如其邏輯論述,一旦開放進口,國內產業也應一體適用開放使用瘦肉精云云;這纔是適得其反,反而更可能讓國內肉品消費需求轉向中國探尋與深化。因爲一旦臺灣大開萊克多巴胺的便利門,而相較於中國政府對於肉品目前仍然緊控與嚴打使用與含有瘦肉精的政策,反而突顯中國肉品的無此類藥物殘留性,對於國內消費者勢將造成極大的吸引力商機上的考慮,也更遑論於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差異與衝擊。

至於,該人士舉例質問美國人不也有食用有毒殘留物肉品以及美國的科技與新聞水準爲什麼容忍此類藥物殘留?這個疑問,套用臺灣毒物專家林杰樑的一句話:「如果沒有毒性,何必訂安全值?」。爲了「脫中入美」的經貿戰略,卻想要吞下瘦肉精換取那渺茫不實的美國承諾,並扭轉檯灣這十餘年來已經深化的對中國貿易往來現況,這種仙丹妙藥,還是多觀察爲妙。

●作者蕭俊銘,新北市淡水區,大畢,助理。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大家的意見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