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日誌#455 – 20120203 – 變與不變(五)

GO2月2日lativ在網站上宣佈,在商品頁面拿掉產地標註,這則聲明的上頭卻是斗大的MADE IN TAIWAN。

lativ在2012年2月2日變了嗎?不對。該品牌早在2010年9月6日就已經發表過一篇文章《MIT的現況困境》 ,內文提到「近來有許多網友討論到MIT問題,質疑lativ打着MIT招牌,卻把部分商品外移其他國家生產。看到這些似是而非的討論,讓全心堅持品質的lativ團隊感到無奈又無力,我們認爲有必要在這邊把現實狀況說清楚、講明白。然而網路是個公開自由的環境,無論我們做再多解釋,信者恆信,不信者仍有一套說法,在這篇說明之後,我們將不再對MIT做相關解釋。」我妻子傳統產業(鞋業布料)待過6年,她說除非lativ有辦法臺灣把整個產製的縱向流程包下來,纔有可能大聲說是臺灣製造。以布業爲例確實有可能MIT,只要將布包給臺灣的染廠即可,但是在臺灣製作成衣成本太高,因爲大型成衣廠數量有限。她也直言在商言商,lativ的作法沒有對與錯。我們兩人都認爲,既然擺明不是MIT,其實明白告知消費者這件衣服原料從哪裡來,在哪個國家的成衣工廠製作,也沒有關係了吧!lativ看似變了,卻沒有變。我相信lativ有其困難,但是當初的行銷策略就是跟MIT緊緊綁在一起,出來跑總是要還。讓我們複習一下王家衛所導電影阿飛正傳》之臺詞,旭仔:「十六號,四月十六號。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號下午三點之前的一分鐘你和我在一起,因爲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一分鐘的朋友,這是事實,你改變不了,因爲已經過去了。」附帶一提,第一個爆出此事的媒體是....批踢踢實業坊(ptt.cc),更是足證網路+社羣+新聞時代早已來臨。媒體變了嗎?身爲一個網路新聞社編輯,我每天都感受到自己的不足與焦慮,或許在某個時刻科技突破之後(例如臉書、WhatsApp或是掰掰,ZDNet/CNET Taiwan!)...我們前方的河流手中石頭都顯得神秘而美麗,透過指尖的觸碰,河...總是要過的。

作者姚南宏,ETtoday新聞雲社羣編輯,此文同步發表於酷新聞,花名GO。以上言論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