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教授和山區小學冰球隊》編導手記:願奧林匹克的陽光照在每個孩子身上

相關稿件:《人民冰雪・冰雪故事匯》第二季-校園季:退休老教授山村小學冰球

珍珠泉中心小學相關選題策劃階段,我儘可能地在網絡上尋找一切信息。搜尋到的圖片資料中,趙紀生老師佈滿歲月痕跡面孔,在一羣小學生中尤爲顯眼,我覺得他身上有故事。

帶着一些疑問,我和趙老師聊了起來。這個過程,頗有些聽衚衕口老者講故事的感覺。他先是興致濃烈地和我說起他與冰上運動緣分:自小在先農壇體育場附近長大,小學時開始癡迷滑冰;上大學期間,愛上了打冰球,從此與其相伴一生;留校任教後,在主課田徑)之外,還擔任了滑冰(輪滑)課程教師;2013年退休後,他和家人搬到延慶城區居住。閒不下來的他,在延慶四處找打冰球的冰場。正是這份熱愛,讓他和珍珠泉中心小學結下了一份緣……

2019年12月初,我們如約來到這個距離北京市中心103公里的小山村,趙老師也驅車從52公里外的延慶城區趕來。冰場修畢,趙老師又可以領着孩子們在冰上打冰球了!

學校換裝備時,不少孩子看到許久未見的趙老師,飛一般地躥到他面前問好,我們的攝像都來不及記錄下這一幕。幸好,趙老師和孩子們樂呵呵的表情被我們拍到了不少。

本次冰季的冰球課上,趙老師繼續鞏固孩子們的基本步法,他耐心地示範和糾正,表情時而慈祥,時而嚴厲;孩子們也都非常認真,訓練時候賣力地繞冰場滑圈,休息的時候也抓緊機會向趙老師討教。我私下問趙老師,孩子們練得怎麼樣,能打比賽嗎?他告訴我,有個別孩子狀態不錯,要打比賽目前還欠些火候。但孩子們是真有心學,他的動力也就越來越足。

在錄製節目時,趙老師和珍珠泉學校的校長、老師們多次談到,讓山裡面的孩子學滑冰、打冰球,目的不是培養專業運動員,而是以體育精神去塑造孩子們的體魄人格山區裡的孩子應該和城裡的孩子一樣,都享受到奧林匹克陽光。前採的時候,他就和我說過:“我搞了一輩子體育教育,這是我的使命。”

老師們的這番話,讓我想起我國近代教育家張伯苓曾說過的一句話:“教育與體育,絕對不能分離。”體育的英文是“physical education”,有時我們偏重了其“身體”的一面,以致於在討論有關話題時,爲了凸顯用意,還要在“體育”再加一個“教育”。

在“冰雪運動進校園”系列選題的拍攝過程中,我們不斷地見到這樣的體育教育工作者,他們讓孩子們“上冰上雪”,強健體魄,爲他們打下身體素質基礎;通過推行與冰雪運動結合的奧林匹克教育,讓孩子們認識冰雪、認識冬奧,以此拓寬眼界。他們堅信這樣的體育教育能夠春風化雨,讓孩子獲得受用一生的“寶藏”。而這個“寶藏”,是不僅限於一門運動技能的,它是精神層面的:在集體中團結協作,面對困難時百折不撓,不斷挑戰提升自我……這些未必能即刻“見效”,但是這些就是孩子們發展的基礎。“打基礎”這是各校的老師們最近常說的,作爲影像工作者,能夠在這個時刻記錄下他們的努力,向更多人講述他們的故事,我感到十分榮幸

教育工作者們把奧林匹克運動的陽光播撒到更多的地方;而我們願意追逐這陽光,記錄下陽光灑在孩子們臉上時,那如同陽光一樣燦爛的笑容!(編導林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