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土肉桂變成大陸陰香 林務局被批植樹問題多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植樹節前夕,包括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陣線協會臺灣生態學會等多個環保團體樹木保護法規催生,呼籲將「植樹節」改爲「護樹節」,各地方政府制訂的樹木保護條例也應該提升至中央層級林務局則強調,針對造林工作,林務局會以更細緻的方法與學者專家、保育團體共同努力,發展更具效率並對環境友善的措施,達到全民的期待。

綠色陣線協會、臺中市原鄉文化協會、臺灣生態學會、臺南社大、地球公民基金會、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綠黨江翠護樹志工隊松煙公園催生聯盟等九大團體,9日在立院聯合召開「呼籲植樹節改名護樹節,啓動護樹元年記者會」。臺灣生態學會秘書長蔡智豪表示,九二一地震後,林務局大規模進行植林種樹,卻連原產大陸陰香跟臺灣土肉桂,以及產於大陸的翠柏跟經濟價值高的臺灣肖楠都分不清楚,讓廠商把陰香種到臺灣山區,且還有許多翠柏樹苗等待要種。

綠色陣線協會常務理事林長茂說,協會近年參訪許多公營、私人苗圃,陸續發現許多疫病問題,如褐根病、萎凋病等,甚至出現在一些珍貴樹木如牛樟幼苗上,將有病的苗拿去種,等於製造、散佈更多病毒

林務局表示,林業政策結合「維護生物多樣性」、「森林資源多目標利用」及「森林永續生產」三大理念,建構生態系爲規劃單元的林業經營體系,在民國91年就着手劃設分區,使林地使用及資源管理更趨合理,並於93年完成劃設「自然保護區」、「國土保安區」、「林木經營區」及「森林育樂區」等四個分區,「自然保護區」及「國土保安區」面積佔林地的80%,並依不同分區特性展開不同的保護措施

林務局表示,由於臺灣地處亞熱帶,氣候高溫多溼,是各類微生物及昆蟲溫牀苗木自種子發芽至未木質化前,容易受各種病原菌的侵害,林務局楊宏志副局長表示,96年已訂有「種苗管理標準作業程序」,明確要求育苗作業規範,並要求苗圃監工人員隨時掌握苗木生長狀況,一旦發現病蟲害即會進行防治或邀請專家協助鑑定,苗木定期體檢將由3個月縮短爲2個月1次,以縮短病蟲害通報、防治時程

楊宏志副局長特別指出,牛樟爲適合生長於海拔800至1,800公尺地區的原生植物,扦插苗因培育初期,苗木養成不易,經過技術改良,目前成活率已達50~80%。針對未成活苗木避免成爲感染源,皆已依田間衛生管理原則進行銷燬,不會感染其他苗木。

有關陰香及翠柏魚目混珠問題,林楊宏志指出,95年曾發生,林務局發現後就已銷燬苗木不再對外提供,針對苗圃管理人員立即辦理教育訓練,加強對土肉桂與陰香,以及臺灣肖楠與翠柏的辨識,因此,至今不再有類似情況發生。他也表示,土肉桂葉背灰白,咬食葉片有肉桂香味,陰香葉背則呈現淡綠色,咬食葉片則淡而無味。臺灣肖楠葉背無白粉,翠柏葉背則有白粉,這些特徵可讓從業人員在最短的時間辨識,不致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