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半導體西進好風光? 曹興誠悔不當初

聯電曹興誠 悔不當初的西進路。(圖/財訊提供)

爲了江蘇蘇州的一座8吋晶圓廠,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不只因此捲入和艦案,最後更宣佈辭去聯電董事長和董事,淡出聯電經營。

但最近,不管是曹興誠還是聯電,似乎都不再「向西看」。2019年12月25日,曹興誠在公開演講中表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是「胡說八道」,直言「每天講一箇中國臺灣沒有活路」。

演講後,本刊致電曹興誠,請教他對兩岸半導體發展的看法,他竟然語出驚人地表示,「如果能重來,我希望我們沒有到大陸協助設廠。」對聯電協助蘇州和艦設廠一事,表示悔不當初。

幾天後,聯電共同總經理簡山傑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也表示,中國廠商競爭日益增強,聯電將聚焦在美國、南韓和臺灣市場,也不排斥用更多併購,增強競爭力

聯電從1990年代就有赴陸發展的想法,時任董事長的曹興誠就曾談過,「沒有廣大的腹地,無法成爲工業大國」,希望和大陸合作,助聯電更上層樓,90年代,聯電總經理宣明智就曾帶團到中國,推廣IC設計技術

30年過去,現實狀況卻是,聯電的中國夢,並沒有實現當年的夢想,反而帶來訴訟虧損

聯電第一個和中國有關的重大投資,是位於蘇州的和艦。和艦早在2001年就在蘇州成立,由於外界質疑,聯電是和艦背後的真正投資者,和艦董事長徐建華因此被拘,有一整年時間,只能每天靠電話會議團隊開會,聯電陷入長達9年的訴訟。

之後,因爲馬政府開放8吋晶圓廠登陸,和艦才得以在2013年合法併入聯電,經歷18年的努力,和艦2018年獲利3億多臺幣,佔聯電獲利約1/7。

和艦一年在大陸賺了3億多元,但聯電在中國虧的更多,2014年,聯電和中國政府合作,成立廈門聯芯,在廈門設立12吋廠,生產40和28奈米晶片,聯芯從動工量產,只花了20個月,沒想到,開工之後,由於高昂折舊費用,根據聯電最新年報,2018年聯芯虧損117億元臺幣。

同時,聯電原本有意讓和艦和聯芯一起在上海交易所掛牌,募資擴大經營規模,2019年中,聯電卻因交易所對新上市公司實質控制權有疑問,主動撤回上市案。

商場上有賺有賠,但聯電參與的另一個案子,和福建晉華的合作案,卻再次讓聯電陷入跨國大案

原本狀況是,聯電曾自行發展記憶體技術,福建晉華因此委託聯電研發記憶體制程,聯電並未投資晉華,卻因此陷入侵害美光營業秘密案,被美國司法部記者會控訴。這3個案子加在一起,聯電過去多年登陸歷程,從投資人角度看,只能說聯電的登陸計劃,30年如一場大夢。

但聯電在晉華案的發展,仍值得投資人高度關注,因爲,2019年9月,川普聯合國演講,再次提到晉華案,做爲對中國發動貿易戰證據,相關訴訟仍在緊鑼密鼓進行,進入關鍵時刻。目前最新發展是,1月17日,美國法院發出文件,要在2月12日再次開庭,並有意傳訊3名臺籍被告

聯電從向西看,轉爲向東看,未來要觀察聯電,美國政府對聯電的態度,恐怕也是影響聯電發展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