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研究:PM2.5增4慢性病致死率 全臺去年奪命6千人
細懸浮微粒PM2.5不僅會增加結核病風險,還會提高人口健康中的慢性病負擔。臺大公衛學院蒐集新北市10萬民衆,追蹤6.7年發現,長期暴露在PM2.5環境下的民衆,每立方公尺的曝露量增加10微克,結核病的發生風險會增加39%。研究更發現,懸浮微粒會提高心臟病、中風、肺癌及慢性阻塞型肺病的死亡風險,2014年更有超過6000人因PM2.5死亡。
根據環保署2014年空氣品質監測報告,臺灣所有空氣品質監測站的PM2.5年平均濃度爲25微克,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的2.5倍,中南部的PM2.5分佈比北部來得高,其中又以雲林縣、南投縣、高雄市最嚴重。臺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副教授林先和說,研究團隊追蹤新北市參加健檢的民衆長達6.7年,根據住家地址推估空氣污染曝露量,得出每立方公尺增加10微克,結核病發生率增加39%的結論;另外,當交通相關的污染物-二氧化氮 (NO2)以及氮氧化物 (NOx),每增加10 ppb的暴露量,結核病發生率的風險會分別提高33%及21%。
▲臺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副教授林先和。(圖/記者嚴雲岑攝)
此外,公衛學院博士生羅偉成利用空氣品質測站資料以及死亡資料評估臺灣各縣市因爲PM2.5所造成的慢性病死亡負擔。結果顯示,2014年臺灣有超過6,000名的死亡人口是由於PM2.5暴露所造成,其中包括2240名缺血性心臟病患者、2140名中風患者、1250名肺癌患者以及645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重要的是,PM2.5造成的疾病負擔存在明顯的縣市差距,以上述四種慢性病而言,空污嚴重的雲林縣有22%的是來自PM2.5;而在花蓮縣則僅有9%的四大慢性病死亡與PM2.5有關。由於全國人口主要居住在空污較嚴重的西半部,因此平均而言,全國有一成九的四大慢性病死亡與PM2.5有關。
臺大公衛學院公衛學院今(24)日發表的研究,不僅是全球首次證實PM2.5與結核病有關,也是空污影響傳染病發生率的重要發現,部分內容已於《職業及環境醫學雜誌》刊登,另一部分也將於臺灣醫學會之國際期刊《臺灣醫志》刊出。
不過,當被問到PM2.5造成的「紫爆」是否對結核病有影響時?林先和迴應,紫爆只是短暫的現象,結核病需要長期暴露才會發生。但PM2.5突然飆增時,懸浮微粒會跑到肺泡,影響肺部抗感染細胞,造成氣喘、咳嗽等現象。此外,他還提到,PM2.5不僅會提高結核病、慢性病的風險,小孩長期接觸也會造成下呼吸道感染,進而併發生肺炎或支氣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