蝨目魚輸中勿模糊焦點

李武忠

蝨目魚(milkfish)在敲鑼打鼓風光出貨到中國後,日前有媒體報導指出臺灣家喻戶曉的蝨目魚在中國大陸雖然經過大力的促銷,不僅邀請蝨目魚專業廚師現場烹飪蝨目魚菜餚,還在上海東方國際水產中心設立蝨目魚專賣店,但是銷售仍不如預期蝨目魚(milkfish)行銷中國的情況不如預期,民衆反應不佳,國臺辦向我方反映因爲蝨目魚容易與蝨子產生不好的聯想,希望能將蝨目魚改名以免影響到消費者對蝨目魚的接受度。將賣到中國的蝨目魚改名或許只是行銷考量,但因爲蝨目魚在臺灣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早成爲臺灣文化的一部分,改名之說觸動歷史情感和政治神經,在國內引起不少反對聲浪。其實蝨目魚輸中成績不理想主要問題出在政府事先未經過充分的市場調查投消費者所好,即倉促的將蝨目魚推向中國的一級消費市場,不利臺灣蝨目魚產業的長遠發展,政府和業者顯然沒有做好事前的沙盤推演周詳的行銷規劃重蹈臺灣水果輸中鎩羽而歸的覆轍

蝨目魚是臺灣傳統的家常魚種,雖然甘鮮味美,但是本身含有兩大缺點需要克服,而這也是中國大陸消費者抱怨之處。首先是多細刺的特性,基於孩童老年人食用安全與便利性考量,蝨目魚無法普遍受到家庭主婦的青睞,也很難打入西方的飲食習慣餐飲文化,成爲拓展國內外市場的一大障礙。雖然國內已有標榜無刺蝨目魚專賣店,但是因需要專門技術,製作費工,機械處理「步留」比率低(步留率=可販售重量/原總重量×100%),成本高,目前還未普遍化。其次是利用淡水養殖的蝨目魚由於土質水質、管理技術等關係魚體容易含有臭土味(off- flavor)而產生臭土味的主要原因在於養殖環境不理想引發放射菌和藻類(如顫藻、魚腥藻等)過量繁生,產生Geosmin、2-Methyl isoborneol或Mucidone等成分具臭土味所致,無法從外觀來判別也不易清除,嚴重影響到消費者購買意願。

在上述缺點還未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之前,就貿然將蝨目魚行銷到中國一級消費市場(如上海、北京等)並非良好策略,原因在於當地消費者購買能力強,價格不是主要考慮因素,對品質要求高,且選擇相當多元,蝨目魚和其他海水魚相較恐怕很難獲得青睞。尤其目前行銷到中國的蝨目魚基於政治考量事先並未經過嚴選及後續的加工處理就送到中國大陸魚市場,很難避免多刺、含臭土味等問題,消費者食用後一旦觀感不佳要改變非常困難,對臺灣養殖蝨目魚長遠行銷中國反而不利。

政府若真想打開中國蝨目魚市場,應該要有一套的完整規劃。首先應以海水養殖之蝨目魚爲先鋒(海水養殖蝨目魚較無臭土味困擾),在國內先經過嚴選、分級、收穫後處理,來確保品質,同時針對中國消費者對水產品的偏好分區做市場長期詳細的調查分析,找到突破點讓蝨目魚站穩中國行銷據點,再進一步委請當地優良廚師針對蝨目魚研發適合在地消費者口味的產品和烹飪方法並結合傑出的行銷團隊來全力推銷,建立起好口碑讓蝨目魚成爲每個家庭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佳餚套句廣告用語:沒有賣不掉的魚,只有不會賣的人。挪威政府成功將鮭魚打入中國市場的做法頗值得政府參採。

中國廣大的消費能力和市場是臺灣農漁業所無法忽視的,也必然會遭遇政治糾葛,無需刻意迴避應該勇於面對尋求最佳的經營對策。然而從緊急採購、定期契作到建立產地採購平臺,讓國人見識到中國領導階層對臺政策的用心手腕的靈活。臺灣國家領導人不能老是想依靠外人,應該拿出具體的作法,幫助蝨目魚養殖業者解決長期所遭遇產銷受制於人的困擾並透過生物科技研發克服蝨目魚多細刺、含臭土味的缺點,順利打開其他國外市場,避開單一市場風險,屆時即便不用改名也能改運。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經濟系教授。本文爲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