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年代,失落的人格特質?

Leo

有位網友迴應我的文章,詢問臺灣的HTC該如何才能打贏下一場的戰局

其實我認爲,絕大多數熟悉國際事務以及該產業生態的人,大慨也都會跟我有相同的想法--那就是HTC已經很難在全球的智慧手機市場與Apple以及Samsung競爭,而且面對越來越成熟的2~3線廠商的追趕,未來的路只會越來越艱辛,甚或很可能會被市場所淘汰。

此外,我今天還想到一個關鍵的因素。

那就是該廠商在創立初期,就不具備強烈的企圖,要成爲世界頂尖智慧型手機的領導品牌,只是想要搶先在大廠對新一代的硬體以及作業系統還未完全摸透之前,推出整合的新商品搶佔市場先機

我記得在一段時間以前,在路上聽到一位在擺攤賣小點心的中年婦人,大聲的在跟對面化緣尼姑抱怨,說他的老公整天遊手好閒,對家庭的事務都漠不關心,不願意負起應有的責任,一點男人的「志氣」(臺語發音)都沒有。

最近這一段時間,臺灣整個社會氛圍特別的低迷,所有的數據顯示都對未來的展望不抱期待。

而我個人認爲我們之所以會陷入如此的困境,就是因爲我們漸漸的遺忘了「志氣」的重要性!!

20多年前,自己經營的公司曾經有一家全美規模最大的買主,每次我們接到的訂單都會出現2個價格,一是交易的實際價格,一是他們自定的「目標價格」。

也就是說他們希望我們能在下一次的交易,主動的降到他們所設定的採購成本(約是我們報價的7成),才能持續的保有後續的訂單。

但是問題是我們的利潤空間只有15%,硬要壓低報價,唯有到對岸設廠纔有機會達成。

所以在這一個當下,我就領悟到行商的重要法則

那就是當你沒有辦法生產出全世界最有競爭力的商品時,就應該要考慮是否要退出市場,改爲購買(行銷)可以被市場所接受的商品或是品牌。

我個人認爲,志氣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求生本能,當我們涉世未深時,我們往往會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期待,也滿溢着願意面對挑戰的信心以及勇氣

但是隨着對現實社會的競爭以及殘酷的叢林法則有所瞭悟之後,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對自己遠本宏偉壯碩的夢想產生退縮的想法,一直萎靡到只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平淡安穩的過下去,尋找到一個牢靠的安穩小窩,不用再去面對生存的淘汰賽,不想要再學習,也不在想要有志氣

最近媒體常常會提到臺灣的大學畢業生所能爭取到的薪資報酬,相較於國際的水準實在少的可憐。

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以國際跨國企業用人的需求來思考,一個臺灣大學畢業的學生跟一位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社會新鮮人會有甚麼樣的區別

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我們的學生是很難在短期間,迅速的溶入企業的運作,爲組織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因爲我們無法擁有等同於歐美大學生語文能力!!

所以當一位臺灣的大學生在抱怨自己的職階以及待遇時,是否也要想一樣,自己是否有愧對自己所擁有的大學或是碩士學歷

如果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份子,連最基本的國際語言都無法流暢的溝通,沒有閱讀國際媒體以及新聞的習慣,沒有國際思維,沒有企圖,也沒有志氣。

那我們憑甚麼要求企業給予我們一個好的職缺以及待遇?

●作者Leo,臺北,小型國際貿易公司的負責人 。簡介表示,閱讀、學習、成長是一生最大的興趣,因爲很早就認知唯有智慧纔是一輩子的倚靠,也唯有學習與智慧的競賽纔是自己有興趣參與的主戰場。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