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趁早分散出口市場(劉大年)

新冠疫情全球經濟造成重創,但今年三月中國的進出口都實現了超過30%的增長。專家們認爲,儘管仍有些不確定因素,但中國外貿仍將穩健增長,帶動全球經濟回暖。(圖/路透

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下,臺灣出口表現出色,成爲帶動經濟成長的主軸。2020年臺灣出口3452億美元,較2019年3194億美元成長8.1%;今年3月臺灣出口首度突破兆元新臺幣,較去年同期增加近3成,出口已連續9個月正成長。在全球出口普遍表現不佳下,臺灣是少數可以維持正成長的國家。雖然臺灣出口表現亮麗,不過在成長的背後,仍應注意一些長期結構上的問題

首先是對中國大陸出口依存度上升的問題。臺灣過去對大陸出口大多是由投資所帶動。不過近年來臺灣對大陸投資明顯下降,美中貿易戰下更導致一些臺商出走,但對大陸出口金額仍然增加,對陸出口佔總出口比重持續上升,已接近45%,顯示臺灣對大陸出口已由投資趨動轉爲市場帶動。再加上大陸較早由疫情脫困,又在利用循環帶動成長的策略下,內需市場反彈,不但臺灣對大陸出口增加,世界多數國家對中國出口也呈現成長。

而在美國主導下,美、中供應鏈分道揚鑣,爲確保技術優勢及經濟安全,各國的製造逐漸脫離中國,但仍積極經營中國內需市埸;與中國「製造脫鉤,但市場連結」,將會成爲未來各國與中國經貿連結的主要模式

預估在全球其他地區疫情未完全控制下,中國在全球市埸的重要性還會增加,臺灣對大陸出口佔總出口比重可能還會繼續上升。未來如何精準維持臺灣產業技術的優勢,及掌握中國內需市場脈動,是臺灣必需面對的挑戰

臺灣也要注意出口呈現K型兩極化成長的問題。K型上端的資通訊電子產品一向是臺灣出口主力,重要性持續增加。在2011年資通訊及電子產品約佔臺灣出口36%,在2016年增加到45%,2020年則首度超過半數爲55%。反觀K型下端非資通訊及電子類產品,不但比重下滑,出口金額也在衰退。以2020年爲例,資通訊產品出口較2019年大幅成長約52%,非資通訊類電子產品則衰退28%。政府未來應協助後者加速轉型拓展海外市場,以恢復出口動能

欠缺自由貿易協定(FTA)網絡,長期也會影響臺灣出口。FTA雖然並非萬靈丹,但在全球競爭激烈下,對出口有明顯加分效果。臺灣在FTA數目不及主要競爭國家,在FTA出口涵蓋率,即出口享受FTA關稅優惠佔總出口比例上,也大約僅有13%,幾乎都是由《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所貢獻。該比例遠低於新加坡的95%、南韓的74%、香港越南的66%,以及日本的54%。預期未來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以及更多雙邊FTA形成下,臺灣面對的出口環境會更嚴峻。

另外,由於臺灣中間產品出口約佔總出口8成,目前全球FTA傾向訂立嚴格的原產地規定,以強化FTA內部之產業連結,可能排擠到臺灣出口,未來也應納入臺灣重組供應鏈的因應政策中。

最後,需注意在美中貿易戰下,臺灣對美國貿易順差由2018年的152億美元,增加到去年的299億美元,幾乎成長了1倍。順差擴大曾引起美方關切,如何有效分散出口市場,也應該未雨綢繆預做規畫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