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中亞外交好戲登場(劉必榮)

6月7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努爾蘇丹出席「中國+中亞五國」外長第三次會晤期間會見土庫曼斯坦副總理兼外長梅列多夫。(新華社)

6月6日剛結束南太平洋8國訪問的中共外長王毅,又飛到哈薩克首都努爾蘇丹,展開爲期4天的中亞之行,並出席第三屆中國與中亞5國的外長會議。

王毅與5國談了烏克蘭與阿富汗情勢、一帶一路的共建,以及在安全、能源、防疫與農業等相關議題的合作。由於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將到烏茲別克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接着訪問哈薩克,所以王毅此行也在爲習近平的出訪做前期準備工作。

於是中亞繼南太平洋島國之後成爲國際關注焦點。王毅的中亞行是中國一系列中亞外交的一部分。1月25日習近平與中亞5國元首舉行建交30週年視訊峰會,承諾向中亞提供5000萬劑疫苗、5億美元無償援助、5000個研修名額、1200名政府獎學金。第2天大陸外交部就宣佈,5國元首同意1周後到中國參加北京冬奧開幕。

美國插手中亞就碰了個軟釘子。俄烏戰爭開打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月28日就與中亞5國外長進行視訊會議,希望他們在俄烏間選邊,結果5國表示將保持中立。由於俄烏戰爭可能會外溢到中亞,俄媒報導布林肯在會中也提議,美國重回中亞設立軍事基地或中轉基地(阿富汗戰爭時美國曾在烏茲別克與吉爾吉斯設立軍事基地,後於2005、2014年關閉),結果5國表示美國的提議讓他們「困惑不安」。

可是中國的中亞外交也不如想像中順利:中國在新疆的政策讓中亞人民對中國的好感從2017年後逐漸下滑;過去重基礎建設的帶路倡議並未創造當地就業機會,甚至還造成環境破壞引起民怨;俄羅斯雖與中國親善,但對一帶一路從俄國的後院中亞走過仍有相當戒心;美國提出的「重建更美好世界」基建計劃更和中國正面對決。這些壓力促使北京逐漸調整外交身段與作法,變得更願意傾聽在地的需要,而不是僅僅爲了大國博弈而到中亞插旗。這些努力讓停滯的中國中亞外交又逐漸回穩。

俄烏戰爭後俄國對中國的依賴增加,也無法在中亞再防着中國,所以局勢又有了變化。5月底普丁表示不反對中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鐵路的興建。普丁放行中吉烏鐵路是情勢所逼,但吉爾吉斯的經濟建設一向是重視跨越天山的南北走向,而中吉烏鐵路卻是東西走向,故吉國內部有不少反對聲浪。今中國若能說服吉國各派讓鐵路順利興建,當然也是外交的成功。

中吉烏鐵路果建成,中國的貨物到歐洲距離將縮短900公里,相當於8天行程,這是地緣經濟上很大的變化。但鐵路到烏茲別克後,接上從伊朗到俄國的南北交通走廊,又將與印度的利益碰撞。因爲帶路倡議推出中國與巴基斯坦的「中巴經濟走廊」爲旗艦工程後,印度就積極構建南北交通走廊以爲抗衡。烏茲別克正是印度在中亞的重點外交對象,南北走廊的支點。今中吉烏鐵路正好在烏茲別克與南北交通走廊碰撞,帶來的將是又一場中印角力。

但別忘了,中美俄印之外,中亞還有一個利害關係人土耳其,還在伺機而動。好戲纔剛剛登場。

(作者爲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