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Sphere容器平臺:雲原生時代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器”

(原標題:KubeSphere容器平臺:雲原生時代企業數字轉型的“加速器”)

數字經濟飛速發展,隨着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業務轉型成爲企業轉型的核心,爲了讓企業能更好的應對業務模式非常頻繁的變化,對雲平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代表技術包括容器、服務網格、微服務、不可變基礎實施和聲明式API的雲原生,而技術正是輔助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的最佳選擇。

Gartner報告稱“2020年,大概有75%的全球化企業將在生產中使用容器化應用。”

雲原生緣何成爲必不可少的選擇

雲原生雖然只有三個字,但裡面包含很多東西,它就像浩瀚的宇宙一樣,蘊藏着各種星系。簡單來說,就是“雲原生技術有利於各組織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雲等新型動態環境中,構建和運行可彈性擴展的應用”。

互聯網化、數字化發展的當下,雲原生可以讓企業業務更好的落地。KubeSphere容器平臺產品經理於爽介紹“雲原生的優勢在於可以很好地構建容錯性好,易於管理、便於觀察的鬆耦合系統。結合可靠的自動化手段,雲原生技術使工程師能夠輕鬆地對系統作出頻繁、可預測的重大變更。”

從數字化轉型1.0到數字化轉型2.0時代,業務在飛奔的同時IT也在爲了支撐這種變革而不斷推進。首先,軟件架構從之前的單體應用、3 Tier、MVC(前端、後端、中間控制器),IBM主導SOA的架構,發展到如今的微服務,解耦每個版塊使其成爲獨立的個體。其次,基礎設施從之前的大機或者傳統數據中心,到集中化IDC數據中心,雲計算,現在則是基於容器打包構建的雲原生。

此外,協作流程“從之前的開發、測試、美工、項目經理,所有人面對同一個項目、同一個產品,可能需要歷時三個月甚至半年時間才發佈一個版本,所有人都得參與上線過程。現在,大家開始往敏捷、DevOps方向發展,團隊被拆解,微服務使得項目或產品已經被切割成很小的模塊,組成一個很鬆耦合的團隊組織架構”。

而當下,工業互聯網迅速發展,爲製造業智能轉型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對雲計算的依賴程度也在不斷攀升,在這一輪數字化轉型中,企業必然走向雲原生。

KubeSphere,讓“毛坯房”實現“拎包入住”

Kubernetes最開始是由谷歌開源的、支撐雲原生的基礎設施平臺。它源於谷歌內部的一套基礎設施borg,裡面耦合了很多谷歌自己的業務邏輯。之後,谷歌把它貢獻給CNCF基金會,現在包括微軟、IBM、青雲QingCloud 等很多國際、國內的企業都在致力於推進Kubernetes的演進、迭代。KubeSphere是在Kubernetes之上構建的分佈式操作系統,是用於數據中心的、可插拔企業級租戶容器平臺。

在容器編排領域,雖然一度出現了“三足鼎立”(Kubernetes、Docker Swarm 和 Mesos),但 Kubernetes 憑藉其鬆耦合系統、跨基礎設施、擴展簡單且標準化、DevOps等等最終脫穎而出,成爲絕對的贏家,被稱爲未來所有的基礎設施的統治者

Kubernetes、容器是跨基礎設施的,不管是物理機還是雲平臺,只要業務構建於Kubernetes、以容器化的方式交付,就可以跑在不同的平臺之上。這意味着沒有被任何服務商鎖定,業務可以很好的跨基礎設施做應用遷移。其次,Kubernetes在最開始設計時就沒有很深入向下和向上做綁定,而是通過標準化的方式開放出來。同時也加強了開發運維之間的黏度

雖然現在構建Kubernetes相對比較簡單,但是Kubernetes只是提供了資源運行最基礎的平臺,如果用房子來作比,Kubernetes可以理解爲“毛坯房”,是雲原生最基礎的支撐平臺,沒有傢俱和家電,只能保證企業最基礎的應用,還會涉及監控日誌、告警,甚至開發工具鏈、微服務管理工具等,後續的使用會變得非常複雜。而KubeSphere則可以實現“拎包入住”。

另一方面,雖然現在Kubernetes發展如火如荼,但技術人員薪資也很高。搭建運維一套很碎片化的平臺需要2、3個人,按照現在北上廣情況,相關人員薪資水平在每個月在3-5萬,企業管理者也不希望招人僅解決這些瑣碎的問題。

一言以蔽之,KubeSphere的目的就是降低Kubernetes平臺落地的成本,降低開發者和企業用戶使用的成本,讓企業開箱用地擁抱雲原生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