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科技KubeSphere容器平臺:未來的軟件一定長在雲上

(原標題青雲科技KubeSphere容器平臺:未來的軟件一定長在雲上)

隨着數智化時代的到來,各類業務軟件變得越來越複雜,這讓用戶設備終端在使用過程中的響應速度要求變得越來越迫切,也對運行穩定性的需求變得越來越挑剔。因此,雲原生這一技術概念便成爲了業界公認的最佳解決方案

然而,雲原生在吸引了業界廣泛關注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亟需解決,一些概念亟需釐清。日前,“混合雲第一股”青雲科技專門舉辦了一場主題爲“跳離雲原生深水區,KubeSphere帶您遠航”的主題分享會,青雲科技容器平臺產品負責人於爽定地認爲,未來的軟件一定是生長於雲上。

雲原生到底是什麼?它能做什麼?它能給企業帶來什麼?它對開發人員意味着什麼?......如今在IT領域,雲計算的出現和發展相當於一次數字世界的“全球化”大發現,而云原生就相當於一次“集裝箱式”的創新變革

“儘管聽說過雲原生技術的人很多,但能真正意義上理解其背後的價值意義的人卻並不多。”在這場分享會上,於爽告訴記者,雲原生並不是一個新興的東西,與其說雲原生是一門技術或者一個產品,不如說雲原生是一套技術方法體系,它可以讓企業快速部署新業務,提供新的應用環境。

他分享了一個有趣的經歷。前幾天,一家雲廠商發在微信羣裡分享了一篇文章,有這樣一句話:“我們進行了10年雲原生的道路”引起了大家的討論。羣裡有許多人十分不解,質疑雲原生這個概念剛出來才5、6年,怎麼他們家就做了10年呢?

不過於爽認爲,其實在雲原生之前業內就已經做了很多鋪墊。因爲如果沒有這些鋪墊就不可能水到渠成,比如如果沒有做雲計算,沒有做微服務,就到不了現在的雲原生階段

“正因爲之前做的技術鋪墊、技術積累,才使得我們現在提雲原生,大家就能立刻明白雲原生大概是什麼樣的一個形態。”因此,他給雲原生做了一個定義即:“雲原生實際上就是一條能讓應用最大程度利用雲的能力、發揮雲的價值的最佳路徑。”

面對雲原生浪潮,KubeSphere容器平臺對於企業爲什麼重要?於爽做了個形象比喻,假如兩個人的團隊,一個人負責技術,一個人負責業務,其實是不需要KubeSphere,技術人員搞懂原生K8s內核,把自己業務跑上去就行了。

但如果是1000人甚至更多人員組成的團隊,運維部門有100人,業務開發部門也有100人。CTO不可能把自己掌握的底層內核、K8s的技術,包括圍繞K8s構建的輔助性功能,比如監控日誌、告警等業務的框架,告訴這200人,讓這200人都像自己一樣厲害。

所以,企業需要一個媒介,而KubeSphere就是這樣一個平臺,幫助企業節約成本提高效率,最大限度把一個技術平滑地傳遞到企業裡的各個部門。但是作爲企業來說,可能很難做判斷、選擇和評估,企業需要的是一個完整的東西,KubeSphere把複雜度的都屏蔽掉了,交付的是一個完整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