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3年公募盛況再現 匯添富等規模翻倍

(原標題時隔13年公募盛況再現 匯添富等規模翻倍)

時代週報記者  寧鵬  發自上海

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十月有兩家頭部基金公司的非貨幣規模實現翻倍,分別爲匯添富基金和廣發基金。這是自2007年以來,公募行業再現基金公司規模一年翻倍的盛況。

2020年,也是新基金髮行規模最高的一年。從行業規模增速看,僅次於2007年,但與2007年相比,今年更大幅度跑贏指數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就此認爲,時代的“天平”正在向機構投資者傾斜。

南強北弱”格局初現

年初至今,公募基金總規模快速增長,連續突破16萬億元、17萬億元、18萬億元大關。有業內人士透露,年末數據可能更爲震撼。

目前的公募規模數據,均以中基協披露的10月末數據爲參照,但基金市場至今仍未冷卻。

11月,全市場新增基金份額3283億份,爆款基金密集發行,新發基金中份額50億份以上的就有27只。

12月剛剛過去5個交易日,已出現華夏鼎清債券基金首募規模達106.4億元的“壯舉”,這也意味着年內誕生的百億爆款基金突破40只,刷新歷史紀錄。

國海證券統計,今年偏股型基金髮行已達18281.14億元,遠超去年全年的4920億元,年內淨增份額高達13360.79億份。

行業規模大擴容,基金公司也呈現強者恆強的局面。

頭部公司如易方達、匯添富、廣發等剔除貨幣基金後的規模均比2019年增長75%以上,甚至翻倍。且與2007年“雨露均沾”不同,這一輪基金規模爆發,很多中小公司感受到的是“冰火兩重天”。平安證券統計,截至10月末,前20大基金公司規模佔比達到60.81%,平均2972.09億元,而後10名平均規模僅1.94億元。

市場資金繼續向頭部公司、明星基金和明星基金經理集中。Wind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管理的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超過300億元的基金經理有32人。頭部基金公司均擁有10只以上百億基金,其中易方達旗下百億基金高達23只、匯添富19只、華夏基金18只。

北方的基金公司在這一輪擴容中相對“落寞”,僅有華夏、嘉實、工銀瑞信銀華仍在非貨幣規模前20名之列,其餘皆爲南方的基金公司。從目前數據看,北京的基金公司已退出非貨幣規模的前三名,早年“雙雄逐鹿行業老大的盛景已不復存在。

“北京基金公司的股東背景最爲強大,但市場化程度相對也低一些。在這輪走馬圈地中,比南方的基金公司節奏要慢。”12月4日,北京某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權益產品成最大推手

在2018年貨幣基金規模見頂後,權益基金成爲公募行業規模增長最重要的推動力。中基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18.31萬億元,首次跨過18萬億元關口

與2019年年末相比,今年前10月公募基金規模增長超過3.5萬億元,增幅近24%。其中,混合型基金增加近兩萬億元,股票型基金增加逾5000億元,合計增幅達69%。日前,多位受訪的基金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這輪權益基金擴容超預期。

“確實有點出乎意料,我們今年業績較好,但上半年一直按兵未動,直到下半年才發了幾隻爆款基金,行業內一直有‘好發不好做’的說法,希望後市行情給力。”上週,滬上某家以權益投資爲特色的基金公司人士說。

南方某頭部基金公司人士也向時代週報記者坦言,“必須承認,今年年初對市場的判斷偏謹慎,錯過了一些壯大的機會。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等複雜的社會背景下,市場確實難以預測。”

毋庸置疑,權益基金是這輪基金牛市的最大推手。就此,李迅雷指出,今年偏股型基金的驕人業績,加上銀行保本理財產品收益率回落,使得居民理財需求發生變化,從而給機構投資者提供了發展契機

事實上,私募權益基金在2020年也有歷史性增長。據國開證券統計,今年前10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規模較去年增長1.23萬億元,歷史首次超過3萬億元,其中10月單月規模增長超過5000億元。

或促新一輪“公轉私”潮

公募基金是2020年A股市場最重要的增量資金。今年以來,普通投資者的資金加速入市。統計顯示,前三季度居民通過銀證轉賬和借道基金投資的累計入市金額高達1.5萬億元,佔所有投資者入市資金的62%,遠高於2019年的41%。

從新基金髮行規模看,2015年和2019年的兩大“峰值”,已經在今年前三季度被超越。不過從規模增速看,2007年仍是基金史上增速最高的年份。彼時,博時基金規模達到2261億元,位居行業之首,規模增幅達494.34%。

不過,經過了多年擴容,相較2007年,基金公司體量也有較大幅度提高。

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公募非貨幣規模超過千億元的基金公司多達34家,其中18家非貨幣規模超過2000億元。

海通證券分析師荀玉根日前指出,過去,居民習慣自行炒股,今年居民轉變爲購買基金間接投資。今年前三季度居民入市資金中購買基金入市的比例約佔八成,而歷史上,哪怕是2012年底至2015年中的牛市期間,這一比例也低於20%。

“這樣的規模爆發不會是行業常態,今年踏錯了節奏,以後要等很多年。”12月4日,某頭部基金公司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他認爲,從居民資產配置情況看,公募行業目前還有很大發展空間,但像今年這種天時地利人和兼備的情況比較罕見。

年初至今,偏股型基金收益率中位數達到36.8%,爲2010年以來最高。而2019年,偏股型基金中位數也達到了35%。

歷史上,公募基金連續兩年收益率中位數超過30%是比較罕見的。上一次是2006―2007年,但依然跑輸了指數。李迅雷認爲,這一次A股大盤的走勢並不算強,而由此分析可見,時代的天平正在向機構投資者傾斜。

從另一角度,符合機構配置要求的不少頭部公司在近年來也實現了高速成長。有好的業績就有好的股價,2016年至今,A股市場一共誕生了96只10倍漲幅的股票,截至目前,公募基金重倉持有這些10倍股的市值近3000億元,佔公募基金重倉股總市值的比例超過18%。

“對於基金經理而言,一般很難做到長短期業績都優秀。目前全行業的收益數據,也是歷史罕見的。”12月4日,滬上某“公轉私”的基金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這一背景或許會催生又一次“公轉私”高潮。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年內公募基金經理離職人數已創近5年的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