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折磨人 醫籲:溫柔生產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

母親節將至,每一個神聖生命都是由母親懷胎十個月所產下,但是,你知道嗎,在生產過程當中,除了要忍受產道的劇烈疼痛外,還要承受多少難以想像的折磨嗎?

▲ 生產太折磨! 醫籲致力「溫柔母難日」(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教授郭素珍表示,產婦在生產前要承受許多不合常規的醫療行爲,包括灌腸剃毛禁食、打點滴、人工破水、用藥減痛、不能延遲用力、 不能腰部以上直立(非躺臥式)身體用力、 連續監測胎心無法動彈、無限制的剪會陰、壓肚子等,這些並非常規行爲,而且,實證醫學領域中早有共識世界各國都已修法改善。舉例來說,壓肚子可能造成胎盤早期剝離、子宮破裂等嚴重後果,婦女甚至被壓到肚子都瘀青,連坐着餵奶都疼痛不已。而會陰切開術也是特殊情況的做法,臺灣卻幾乎每個第一胎的產婦都被剪。青年診所哺乳諮詢部產科醫師陳鈺萍表示,現代科技進步目地應是要幫助傳統生產方式更安全,臺灣產婦99%都在醫院生產,希望醫院別再把渴望友善生產(指非在醫院生產模式)的產婦趕回家,現在已有些婦產科醫師和助產師、婦女站在同一陣線、採取共同照護模式。臺大醫學系婦產科教授李建南主持之研究顯示,臺灣產科醫師有6至9成贊成取消灌腸、剃毛、禁食、打點滴、人工破水,並且支持推廣非藥物減痛,而且過半都認同直立式用力和延遲用力,實務上,卻只有小部分考慮取消「不恰當的臨牀行爲」。太多太早的醫療介入只是徒增產婦的痛苦,如將產婦五花大綁、難以活動胎兒就不容易慢慢轉動找到好的角度,進而使產程受阻。立委尤美女表示,並不是拒絕必要介入,而是希望讓醫療迴歸醫療本質、自然生產迴歸自然生產,因此臨牀指引非常重要,希望可藉由溫柔的生產方式,給媽媽一個溫馨母難日。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