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恢復兩岸交流不能只說不做

旺報社評

大陸國臺辦祭出「臺獨制裁名單」,陸委會稱將研究反制措施,接着就爆出大陸「清華海峽研究院」未經覈准來臺設點,教育部對新竹清大祭出重罰,兩岸瀰漫殺氣騰騰的氛圍。不過,陸委會日前向立法院提交書面報告,表示在疫情受到有效控制後,將逐步推動小三通及兩岸海空客運復航,似有意重啓兩岸民間交流。只是蔡政府已多次宣示「疫後恢復兩岸民間交流」,但似乎已經淪爲一句口號。

中美交流氛圍改善

邱太三出任陸委會主委後,的確展現出「解封」兩岸的意願和善意,也在恢復大陸記者駐臺、鬆綁大陸商務人士赴臺等議題上拿出成績。可惜的是,政治因素對兩岸民間交流的干擾一刻沒有停歇,美中關係已經擺脫川普時期的緊繃態勢,但「大陸仇臺」與「臺灣抗中」兩股民意在過去1年依舊螺旋式上升,5月福建擬試點開放臺胞免隔離入境,卻遭到大陸網路一面倒反對;民進黨對大陸疫苗的政治操作等爭議,都讓疫後恢復兩岸交流步履維艱。

這就揭示了蔡政府對兩岸民間交流「只說不做」的問題實質:陸委會在提交立法院的書面報告中提到「將由相關機關共同評估,視疫情發展、國內民意及防疫能量等逐步恢復兩岸海空運往來」,其中「相關機構」的意思就是將交由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決定,而指揮中心對大陸不友好的態度是衆所周知的。不僅如此,「國內民意」就是暗示恢復兩岸民間交流絕非技術問題,若兩岸政治持續對立,「民意」也不會支持鬆綁兩岸交流。因此,陸委會這種「自保式」的表述,與年初邱太三上任時充滿善意、進取的心態大相逕庭。

兩岸恢復民間交流與政治究竟有什麼關係?以美中關係爲例,即便拜登政府部分程度繼承前朝共和黨的抗中路線,但美方在放寬大陸留學生赴美簽證、認可兩款獲世衛覈准的陸制疫苗等方面,令中方看到明顯的轉變,以至於傳出即將舉行的習拜視訊峰會上,雙方將宣佈重開休士頓、成都兩座領事館的決定,象徵美中民間交流氛圍改善。民進黨政府向來對美方在人權、民主、自由議題上對北京的出招推崇有加,卻忽視了美方採行「競爭歸競爭、合作歸合作」的雙軌路線,蔡政府對抗大陸幾乎要一條路走到黑,難道在兩岸議題上就不能「統獨歸統獨,民間歸民間」嗎?

授權金馬防疫溝通

事實上,無論是大陸福建在今年5月的初步嘗試,還是陸委會對小三通復航的評估,都指向了福建與金馬地區應是兩岸恢復民間交流最具操作性、也是民意基礎最穩固的「試行範圍」。正如立委陳玉珍所言,當地多數民意希望在兩岸疫情趨緩下,政府能夠逐步恢復小三通。當地許多民衆經常往返金廈間,有置產、投資等商務和生活往來,加上春節即將到來,衆多在大陸的臺商表示有返鄉需求。金馬地區本土疫情風險小,一海之隔的福建也未受到近期大陸內部多省市小幅疫情反彈的波及,目前廈門、福州的疫苗接種率已經逾9成,小三通發揮疫後兩岸交流先行先試的角色,各項條件基本已經齊備。

當然,不能低估兩岸防疫部門在「萬無一失」的專業考量下,短期內恢復小三通有現實上的難度。對大陸來說,北京厲行「清零」政策,更有確保明年冬奧和二十大安全的政治任務。即便連香港與廣東之間都尚未恢復免隔離往來,更何況兩岸防疫溝通早已只剩收發訊息的功能,現階段怎麼奢望雙方坐下來磋商?同樣地,蔡政府堅持「清零」策略,在兩劑疫苗接種率尚未達到7成前,怎敢輕言大開關口「與病毒共存」?但辦法總比困難多,如果蔡政府願意授權金馬地方政府在指揮中心的監督下,與對岸福建省溝通恢復交流後的防疫措施,雙方再各自進行配套作業,不僅符合「地方對地方」的對等原則,許多問題也能迎刃而解。

回想今年初,蔡政府期盼兩岸恢復交流、春暖花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在福建留下「通、惠、情」對臺三原則,豈知不僅淪爲只說不做,兩岸關係反而更加劍拔弩張。兩岸執政者應該爲彼此留出和平的空間,讓恢復雙方民間交流從重啓小三通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