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恢復兩岸交流 紅藍綠白一條心

中國時報社論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率團訪陸歸來,獲得陸方對兩岸關係的試探性鬆綁,政界反應譭譽參半,藍白均肯定此行有助兩岸解凍,呼籲新政府珍惜善意,儘快恢復兩岸雙向交流,綠營心態則更爲多樣,有觀望、有酸葡萄,也有氣急敗壞。最後的關鍵,還是回到賴清德以及520後新政府如何迴應。

北京策略很清晰

國民黨立院黨團17名立委赴大陸溝通,爲臺灣百工百業爭取利益,爲臺海爭取緩和空間,綠營向來都看不慣,「親中賣臺」、「統戰水果」喊了20多年,還是那套不變的說詞。但耐人尋味的是,民進黨內對傅崐萁此行的態度,出現了「打藍不打紅」的微妙變化。

例如,蔡政府交通部長、觀光署長均肯定陸方有釋出善意,臺南市長黃偉哲認爲兩岸融冰是正向訊息,而個別具有代表性的賴系立委,亦表達出樂觀其成、期待兩岸交流的態度。

弔詭的是,綠營內部對傅崐萁此行反彈最激烈者,反而是一向沉穩、老練的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平時惜字如金的老柯,不惜在臉書發出長文,抹紅傅崐萁、痛罵國民黨,順帶狠批民衆黨,基本上把所有難聽的話全用上了。不過,老柯的飆罵,表面談兩岸問題,其實是「公報私仇」,將藍白佔優勢之下,民進黨在新國會節節敗退的怨氣,藉傅崐萁訪陸一股腦發泄出來。

可見,民進黨其實對傅崐萁訪陸後北京釋出的「和平曙光」留有餘地。從此次陸方高規格接待藍營立委後,僅恢復閩客遊馬祖、爲閩客赴臺團體遊留白,併爲特定水果檢疫鬆綁的動作來看,北京的策略很清晰:「面子」送給國民黨,「裡子」留給賴清德。至於新政府要不要接,就看賴清德的520演說及新兩岸團隊的具體政策迴應。

換言之,賴清德不久前拋出「民共良性對話」,大陸近期這些動作,反而說明他們並不想「完全繞過」民進黨,仍然有意恢復兩岸公權力協商、對話的可能。例如,大陸交通部、民航局均透過「兩會協議既有聯繫管道」促請我方恢復兩岸客運航線,此舉有兩個意涵:第一是尊重我方公權力、尊重兩岸既有協議及聯繫管道的有效性;第二是創造兩岸官方互動的契機,並未刻意要求我方在特定前提下回函。

賴清德順勢接招

傅崐萁登陸前,正值賴政府國安及兩岸團隊亮相,談及兩岸議題時,賴清德特意對媒體表示:「期待中國願意面對臺灣人民託付的民選合法政府,這樣纔是兩岸交流的正道,如果一直不願意面對,而只是和在野設定前提下交流,不會贏得人民信賴支持,長此以往對中國不見得是好事,對兩岸和平發展更不會帶來正面影響。」事實上,大陸此次藉國民黨立委,向新政府拋出恢復陸客來臺觀光的願景,並在尊重既有兩岸公權力協商機制情形下,向我官方正式提出逐步恢復兩岸客運的訴求,不就是對賴清德上述言論的正面迴應嗎?在野黨代表6成民意,執政黨代表4成民意,北京或許都考慮到,也迴應到了。

如此一來,若紅藍綠白這四股代表兩岸民意、決定兩岸走向的重要力量,共同以「兩岸和平交流」爲基礎,爲有序恢復民間交流各司其職、各盡其力,就完全有可能走出過去8年乃至更長時間內,兩岸關係與政黨鬥爭、統獨鬥爭糾纏不清的困局,形成真正有意義的善意循環。

賴清德口中的「民選合法政府」並沒有錯,但也必須正視並尊重「民選多數國會」促進兩岸和平交流的主張與行動。同樣地,賴清德在面對是否赴立法院國情報告的問題上,一口一個「遵守憲法」,也應該遵守《憲法》及《憲法增修條文》中有關兩岸關係的法律定位,纔是兩岸和平現狀的守護者。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大陸前夕,中方鴨子划水成功斡旋巴勒斯坦的法塔組織、哈瑪斯在北京會談。以此類推,兩岸和平、朝野和解,不僅一脈相承,更是兩岸人民、尤其是臺灣人民的理想。從恢復民間交流開始,紅藍綠白一條心,面對陸方漸進式恢復兩岸交流的提議,面對6成民意的強烈訴求,民進黨政府別再猶豫,即便蔡政府不做,520後的賴政府也應第一時間表態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