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侯友宜應有的兩岸論述 系列二:說好兩岸交流共打的故事
中國時報社論
國民黨徵召侯友宜參選2024總統後,「兩岸」儼然成爲他的軟肋,或批評他對兩岸事務不積極,或質疑他沒有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與格局。但這些批評都與事實不符,侯友宜早在1994年就代表臺灣參與千島湖事件調查,在他的專業能力與堅定意志主導下,終於水落石出,還給死難者公道。
刑事專業 折衝千島湖案
可能個性使然,侯友宜確實低調。賴清德、柯文哲都曾以縣市長身分登陸,賴清德把在中共官員面前高喊臺獨當成政治資本,柯文哲以臺北市長任內舉辦雙城論壇與世大運的經驗,作爲有能力處理兩岸問題的證明。連國民黨內競爭落敗的郭臺銘,也在造勢活動場合猛打兩岸牌,吹噓自己在中美都有「通天」之能。
千島湖事件是兩岸關係史上,第一起臺灣人在大陸發生的重大死亡事件,大陸最初認定爲「失火」事件,引起家屬質疑,侯友宜隨即以海基會顧問身分奉派赴大陸參與調查。侯友宜與對岸公安折衝樽俎,爲遇害遊客尋找真相,終於讓罪犯受到應有的制裁。侯友宜同時促成兩岸刑事交流,及共同打擊犯罪機制的創立。
當侯友宜在千島湖爲死難者的公道打拚之際,蔡英文還在政大任教,剛被李登輝延攬爲陸委會諮詢委員,郭臺銘剛進入大陸投資不久,賴清德、柯文哲仍在執醫,尚未涉足政壇。陳水扁、呂秀蓮雖踏上大陸,但行程更像是觀光,用現在民進黨的標準,應該是參與中共「統戰活動」。
侯友宜憑藉刑事專業,找出千島湖事件的真相,這不叫保臺,什麼才叫保臺?他做實事捍衛臺灣安全與國人權益、爲兩岸交流創造安全的環境,而不空喊口號,不搞政治秀,這纔是真正的「和平保臺」。治安不分黨派,侯友宜擔任警政署長橫跨扁政府與馬政府,這段時間正是兩岸警務合作起步與制度化的關鍵期,也爲兩岸簽署共打協議奠定厚實的基礎,侯友宜確實「侯侯做代志」。
不過,競選總統除個人條件、政黨基本盤與民意取向之外,「勢」非常重要,「造勢」成敗決定最後勝負。最近幾個重要民調顯示,3位主要候選人支持度大致平手,都在誤差範圍內,但侯友宜經常落居第3,這是嚴重的警訊。
侯友宜光「侯侯做代志」不夠,還要會「說故事」,更要給人民願景與希望。民進黨執政7年,刑犯、黑道與高官杯觥交錯,治安不敗壞也難,兩岸關係惡化,臺海兵兇戰危。30年前,侯友宜就以刑事專業,致力維護兩岸交流秩序,捍衛臺灣人的利益、安全和尊嚴,一路走來始終如一。這段經歷是侯友宜最寶貴、最有底氣的資產,也是侯友宜最值得說的「故事」。
務實耕耘 最資深和平派
侯友宜30年前就親身參與兩岸協商、打擊犯罪,還能批評他「經驗不足」嗎?侯友宜30年來都在默默守護兩岸交流的安全與秩序,與對岸警方建立的溝通機制,至今民進黨政府還在使用,還能認爲他「能力不足」嗎?
千島湖事件是兩岸關係繞不過的歷史事件,也是臺灣人、中國人認同的轉捩點。親身參與調查的侯友宜,應該更能體會兩岸關係的複雜與敏感。千島湖事件發生後,我方之所以能夠組團訪陸參與調查,正是因爲兩岸在1992年達成共識,1993年舉行辜汪會談,海基、海協兩會交流機制得以建立。如果沒有此前的共識,千島湖事件真相可能永遠沉沒在湖水深處,死者冤屈不得雪,兩岸關係恐怕不會有後來的「大交流、大開放、大合作」。
侯友宜是兩岸共打機制的開創者,自然可以親身經歷,向選民說清楚講明白,兩岸關係切不斷,兩岸交流對臺灣有利,兩岸協商、合作需要和平、穩定的環境,及依憲依法的政治基礎。同時也要向大陸指出,兩岸治安、經濟、民生議題的交流協商,不應隨着臺灣執政黨的變化而動搖,兩岸應謀求可長可久的和平共識。
總統候選人的兩岸論述,要站得穩、有信心。回顧侯友宜30年來對兩岸事務的耕耘,大可理直氣壯告訴選民,他是最資深、最務實、最有底氣的兩岸和平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