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爲下一代着想 恢復兩岸留學交流

中國時報社論

大陸發佈2023年大學(高校)招生辦法,臺灣高中畢業生憑學測成績申請入學的規定持續不變。反觀臺灣仍然對陸生緊閉大門,今年最後一批大陸學士生畢業後,臺灣校園將不再有陸生身影,兩岸學生交流呈現不對稱狀態。短期私校招生不足問題將更嚴重,長期而言對臺灣文化多元性,與兩岸民間情感交流不利。

打破刻板印象 避免衝突

前幾年受新冠疫情和全球地緣政治變化等影響,各國留學生數量銳減,但從去年開始已陸續恢復常態,美國去年接納其他國家新生人數,就大致恢復到疫情前水準,美中雙邊關係雖陷入谷底,但大陸仍然是最大生源地;對美國學生而言,赴大陸深造亦是亞洲留學的首選。隨着大陸防疫政策和簽證政策調整,2023年國際留學交流估計會再掀熱潮。

留學生的流動不僅受到國際關係影響,更可對國家和地區間外交、經濟、文化等交往產生積極作用,這也是各國不遺餘力吸引國際留學生的重要原因。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的當下,更應珍視青年留學交流的作用。在中美、中澳關係緊張之際,德國曾迅速推出多項針對大陸學生的留學利好政策,與美國限制大陸留學生攻讀STEM專業相對,2020-2021學年,大陸在德留學生中有接近6成爲STEM方向。

過去,大陸的教育、科技和文化水準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時,單方面向外輸送留學生是主要模式。隨着近年來綜合國力的提升,大陸更加重視吸引和培養國際留學生,2010年推出《留學中國計劃》,從實施結果看,大陸現在不僅是全球第一大國際留學生生源地,也是全球第三大、亞洲第一大留學生目的地,每年有近50萬名來自196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學生赴中留學。

留學交流帶來的好處是雙向的。對大陸而言,吸引越多的國際留學生,越有助於打破西方主流媒體壟斷下國際社會對於大陸失真和刻板的印象,進而促進國際交流,避免未來不必要的衝突。對留學生而言,在繳納遠低於西方國家的學費與生活費的同時,可以接受不亞於先進國家大學水準的教育,留學生透過參與學校調研、實習等方式,亦可更快掌握與大陸投資貿易的先機。值得注意的是,赴中留學生中,來自泰國、巴基斯坦、印尼等後進國家的學生佔據多數。透過走訪農村、參觀或參與創新技術實驗室等,這些學生可深入把握大陸脫貧。

取消歧視限制 拓展就業

大陸大學的吸引力與西方國家頂尖大學相比還有差距,但這種差距正不斷縮小。爲提升高等教育水準,大陸近年來採取了大學教師全球招聘、完善校長責任制、增加國際語言授課課程、中外合作辦學等多種嘗試,並取得一定效果。自2015年起,大陸開始實施「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高等教育政策,大學的科研能力和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泰晤士2022年世界大學排名中,大陸有147所大學上榜,對國際學生的吸引力穩步提高。

不過,臺灣對大陸學歷的承認一直很保守,目前承認的155所大學及191所專科學校中,又有一部分因學制問題而不予承認,這某種程度上是自我設限;另一方面,受疫情和兩岸關係緊張影響,大陸在2020年暫停陸生赴臺升學,大陸學生來臺基本停滯。兩岸青年留學交流的現況,有許多可以改進之處。

伴隨大陸防疫政策等調整,因疫情停辦的許多留學交流活動正加快恢復。從大陸前往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青少年夏令營、訪問團、海外交流研習班、培訓課程等文教往來,預計不久後將恢復到疫前水準,目前也有零星大陸交換生來臺。藉此時機,兩岸政府應重新思考恢復留學交流的價值和意義,多從青年的角度出發,真正爲學生着想,臺灣應取消對陸生「三限六不」的歧視性限制,大陸應爲畢業臺生拓展在大陸就業的機會,讓更多高中畢業生願意到大陸深造、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