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遠水不救近火 -改善所得分配,急驚風遇慢郎中

韓非子「說林上」:「失火而取水於海,海水雖多,火必不滅矣,遠水不救近火也。」主計處日前公佈「98年受僱員工調查」,去年平均每位員工的總報酬爲58萬7千元,比前年減少將近3萬元。然而從安聯集團最新全球財富報告指出,臺灣平均每家戶持有的金融資產超過5萬歐元,約新臺幣210萬元;富有程度在亞洲區經濟當中排名第3,也是全球50個經濟體中的第18名。說起來,應該感謝位於財富金字塔高層的富豪們,若沒有他們對財富平均數提升的貢獻,以受僱員工薪資不增反減,臺灣平均財富怎能在亞洲區經濟體當中排名第3,在全球排行第18呢?然而,這更顯示臺灣貧富差距十分嚴重,行政院雖然成立了「改善所得分配專案小組」力挽狂瀾,然而我們擔心遠水救不了近火。

臺灣貧富差距懸殊的現象,可以由某些具體數字看出。根據媒體報導,把全國546萬個綜合所得稅申報戶分爲20等分,2008年位於金字塔頂端5%的平均所得爲450萬餘元,位於最底層5%的平均所得只有6.8萬元,相差達66倍。更進一步分析,全臺有8,500人所得在1,000萬元以上,與最底層的6.8萬元相差更達147倍以上,貧富差距懸殊可見一斑。若改以主計處「全國家庭收支調查」資料觀察,從1998年至2008年全體家庭可支配所得成長4.6%,並以主計處慣用的五等分位比較,最富有20%的可支配所得成長7%,而最底層20%的窮人平均可支配所得,不但沒有增加,反倒減少2%,顯示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情況日益惡化。

今年以來,各項經濟數據所顯示的平均值或絕對值都有十分亮麗的表現,許多上市櫃公司的營收、獲利也迭創新高,這是馬政府執政兩年多來,苦盡甘來的成果。其中,馬總統在兩岸政策定調「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爲兩岸經貿開創開闊格局與大好商機;劉內閣在金融海嘯危機中因應有方,化險爲夷;吳內閣在經濟復甦大道上承先啓後,再創佳績,都值得國人肯定。然而,不動產價格的快速飆升、貧富差距的持續擴大,卻成爲百姓心中難以除去的積怨,也是民衆對政府施政滿意度難以提升的關鍵所在。執政當局的對策若不能立竿見影,甚至可能影響五都選舉的選情

其實,行政院的「改善所得分配專案小組」已經在8月及9月間分別舉行第一次及第二次會議。在第一次會議中確立了以下的幾個策略方向:一、促進民間投資,擴大國內需求;二、平衡區域發展,活化在地人力;三、促進經濟成長,提升就業水準;四、運用租稅措施,強化移轉效果;五、擴大照顧弱勢,健全社會安全網;六、改善產業結構,促進服務業發展;七、提升勞動生產力,增進所得水準。

至於第二次會議所做結論包括:一、「提升勞動生產力,增進所得水準」之具體措施中,已完成基本工資調整;二、勞委會將綜合考量金錢性質補助(in-cash)及非金錢性質的措施(in-kind),針對最低20%所得家庭中有工作意願及工作能力者,繼續研議規劃相關職業訓練與就業輔導措施;三、在改善所得分配中,財政部將針對高價商品、服務或交易,由特種消費稅的觀點,儘速研議。至於當前土地稅及房屋稅稅制之檢討,尤其是針對短期內多次移轉之標的,亦由財政部加速辦理;四、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規劃及推動工作,亦爲改善所得分配的長期措施,由教育部積極辦理。

從行政院「改善所得分配專案小組」會議結論可以看出,第一次會議的七個策略方向結論,大都屬長期治本策略;至於第二次會議的四項會議結論中,則只有基本工資調整,勉強算是改善所得分配的具體行動,雖然勞資雙方都不滿意,但至少已經有所行動了。然而,其他各項結論,大都是屬於繼續「研議」的中長期方案,對於多數民衆而言,難免會有「急驚風遇到慢郎中」的感覺。

有鑑於此,我們呼籲行政院方面固然要有長期策略方向,也要有短期因應措施;對於「研議」中的方案,更要有完成方案的期限,好讓民衆有一個明確的希望。我們期盼將前朝政府「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的口號,由畫餅充飢的「希望」,改爲具體實踐的「行動」。因此,對於「改善所得分配專案小組」的第三次會議,我們寄予厚望;更期盼第三次及以後的每次會議,對於改善貧富差距,都能夠展開劍及履及的行動。否則,社會大衆對對政府的向心力,長期以往勢將如舊唐書魏徵傳所言:「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