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誰亂貼「親中反美」標籤?

中國時報社論

民進黨執政以來,「臺美關係空前友好」琅琅上口,8月底蔡英文總統求功心切,貿然宣佈全面開放美豬進口,包括含萊克多巴胺美豬牛,但開放前未經溝通凝聚共識,開放後行政院提不出有效管理措施,讓民衆心安,激起社會反彈後又一味壓制,因而引發全臺美國萊豬的情緒,稍一不慎臺美關係可能蒙塵。這一切,民進黨政府始作俑者

加強對美關係是臺灣朝野最大共識,無論民進黨或國民黨執政,臺美關係都是整體對外關係最重要支柱。臺中市盧秀燕在此前提下,與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會面,卻因萊豬問題不歡而散,事後AIT發佈新聞稿強烈指責臺中市府,這在臺美互動中極爲罕見,其嚴重性不能等閒視之。

酈英傑是傑出資深外交官,在臺灣極爲活躍,於2018年8月出任現職,通常3年的任期逐漸進入尾聲,他希望留下政績,若能讓臺灣全面開放美豬進口,搬開阻礙臺美深化經貿關係的石頭,將再創個人外交成就高峰;盧秀燕則是民選市長,基於選民的託付及連任壓力,在敏感的萊豬議題上沒有模糊空間。雙方各司其職,在外交攻防中搶奪先機,爭取主導權及話語權,因而激出火花,應是正常的良性互動。

特別是,事前已充分溝通及理解,遊戲規則明確,會談開放記者採訪,過程公開透明,而美國萊豬進口必然是各界關注焦點,兩造也是有備而來,所謂的「突襲」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可議的是,執意掀開潘朵拉盒子、應負起全責的民進黨胳膊向外彎,將矛頭指向捍衛市民健康福祉的盧秀燕,並發動綠營圍剿。行政院長蘇貞昌、秘書長李孟諺輪番圍剿盧市長。民進黨顯然有備而來,其指控尤其嚴重,將傷害藍營和美國的互信關係。因此,必須釐清是誰先發動突襲?誰在破壞臺美關係?

誰在破壞臺美關係

蔡政府號稱是「最會溝通的政府」,但蔡英文是在拒絕與在野黨派、國會事先溝通,政府內部又溝通不良的情況下,貿然觸動政治禁忌,這纔是典型的政治突襲。當時的目標在深化臺美關係,同時做球給競選連任的川普總統。但一廂情願的主觀期望,連串的誤判情勢,大動作選邊押寶,及缺乏國內共識爲後盾,蔡政府始料未及遭遇強大阻力,主管對外經貿談判的美國貿易代表署也毫不領情。最尷尬的莫過於川普連任失敗,準總統拜登又關上籤署貿易協議的大門,民進黨騎虎難下,只能堅持明年元月1日全面開放進口萊豬。

民進黨政府的突襲不但令反對黨國人錯愕與震驚,行政院相關部會也措手不及。蘇貞昌及經濟部長王美花最近一再強調,若進口豬肉標示萊劑,違反國際貿易規範,容易受到其他國家的質疑甚至貿易報復。但實務上,歐盟及中共都禁止萊豬進口,美國從未將相關議題訴諸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爭端解決機制,將來也不會有任何國家會因臺灣的標示採取報復行動。

根據民調,超過7成民衆反對美國萊豬進口,75.5%民衆擔心未來食用到含有瘦肉精美豬的相關肉品,他們並不反對美豬,更不反美,民進黨卻不惜撕裂社會,將反萊豬人士一律貼上「親中反美」標籤企圖反對者當作失敗政策祭品,這種極端的政治操作對臺美互信及美國一向支持臺灣的形象必然產生負面影響。到底是誰在破壞臺美關係?

蔡政府又誤判情勢

歸根究柢,民進黨政府屢屢誤判形勢及表現荒腔走板癥結還是在於反中、仇中的僵硬意識形態,抱守「聯美抗中」是唯一政策選項,即使棄守維護國人衛生健康的防線也在所不惜。

可是,拜登團隊亞太政策主要策士、前亞太助卿坎貝爾,日前在華府一項研討會中強調,美國「挺臺,不反中」,仍希望在特定議題上與中國發展建設性關係,也尋求與臺灣發展建設性關係。坎貝爾與內定爲國家安全顧問的蘇利文去年9月曾聯名發表文章,強調美中共存。坎貝爾鼓勵兩岸和平對話,認爲兩岸進行有效、寧靜的對話符合各方的最佳戰略利益。

面對中美關係新局,民進黨政府最佳應對是參考拜登團隊的思考模式,採「親美,不反中」政策,那臺灣的處境將大不同,臺美關係也不會受困於萊豬議題。但政府一步錯、步步錯,又企圖抹黑盧秀燕「親中反美」以轉移焦點,更是錯上加錯,這不會改變社會反萊豬、反民進黨威權霸道、搞雙標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