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是在防疫 還是在防異議?

中國時報社論

化縣衛生局主動對無症狀居家檢疫者做了篩檢,找出一位自美返國的確診少年,如此積極防疫並且獲得成果,說來政府應該拍拍手發獎狀結果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卻是要啓動政風調查。

民進黨府院高層及網軍對篩檢的兇狠批鬥下,縣化縣與臺大公學院進行的萬人血清抗體檢測期中報告也突然取消。請問,主張多做些篩檢以加強防疫,是犯了天條嗎?

之前我們還對美國的口罩成了政黨鬥爭標的,感嘆政治惡鬥足以草菅人命,但現在的臺灣,篩檢一樣被炒作成了政治攻防。民進黨政府把擴大篩檢當成危害防疫政績惡毒敵人。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曾抓出毒奶粉塑化劑、頂新混油和六輕空污案,這樣一個愛臺灣且認真做事的公務員卻成爲被批鬥的公敵,只是因爲主動篩檢揪出無症狀患者,證明疫情指揮中心堅持有症狀與接觸史才檢驗的「精準篩檢」有漏網之魚,加上已傳出8例從臺灣赴海外被外國檢出確診,說明政府「零本土案例神話已破功。

防疫皇冠漸成沉重包袱

臺大公衛學院和縣化縣合辦的萬人血清抗體檢驗,針對居家檢疫、接觸者及醫護人員等高風險人士作檢驗,主要是加強對病毒傳播的理解。臺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表示,瞭解族羣中的抗體基準線是很重要的,可藉此知道病毒進來臺灣的自然進程。臺大公衛學院前院長詹長權則說,血清抗體研究的目的不是在渲染漏網之魚,而是抗體病毒留在身體裡面的免疫訊息,對防杜未來疫情有幫助,可惜現在卻蒙上了負面形象

爲什麼會蒙上負面形象?原因是蔡政府鑽進了牛角尖,把防疫佳績當成自己施政成功的光榮皇冠,結果在無限自滿中,這頂皇冠漸漸成了沉重包袱,把所有批評或不同主張視爲對自己的政治攻擊。

而每一個戳破零本土神話的案例,都成了給蔡政府難看的扎心尖刺。防疫是防病毒、護民衆,蔡政府卻搞成了防異議、護政績,路愈走愈偏執,反而讓人民的健康承受不必要的風險。

從蔡總統、卸任及現任副總統陳建仁賴清德、疫情指揮官陳時中的批評,到狂罵的側翼網軍,不只是要懲罰葉彥伯來個殺雞儆猴,還要對彰化縣與臺大公衛學院的報告先打預防針。之前就已傳出該檢驗計劃發現帶有抗體者,蔡政府擔心這份報告打臉自己的防疫神話,於是先鬥臭鬥倒,讓報告最後拿出來也不會傷到政府的偉大防疫形象,現在各方壓力大到臺大公衛學院取消了期中報告的發佈。防疫花這麼大力氣防自己人,還是在萬事莫如防疫急的此時,真是讓人對權力的霸道傲慢開了眼界。

專業之辯炒成政治攻防

疫情指揮中心4月時說PCR檢測特異性是99.99%,22日改稱是95%,會有僞陽性與僞陰性的問題。臺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卻質疑目前實驗室幾乎都會用兩組基因檢測,PCR特異性都是1%甚至更低。這不得不令人懷疑,指揮中心引用6月《新英格蘭》期刊,是用能找到的最低數據證明篩檢不夠準確,多做反而有害。

「多做」真的無益嗎?國內對哪些對象做多大規模的篩檢最有效率入境者應該一律普篩,還是分風險區作不同篩檢,應該交由專業人士理性論辯,怎麼可以任由民進黨政府炒作成了政治攻防戰

陳時中指入境普篩會造成僞陰性在社區趴趴走,但入境普篩可以和檢疫並行,普篩加上縮短檢疫期,有助於和其他國家建立旅遊泡泡,美國衛生部長日本前首相來臺就是用檢驗代替檢疫,且日本、南韓、泰國、德國和大陸都在做入境普篩,還因此抓到臺灣確診者,我們至今仍抗拒入境普篩,太缺乏說服力。

陳時中說入境普篩要花8億元,會造成沉重的財政負擔,但政府搞個振興券,光用紙就花了12億,還不提拍廣告拚命宣傳振興券好棒棒的費用。政府是真的沒錢,還是把維護自己形象擺在防疫專業之上?健康無價,防疫應該冷靜理性地交給專業處理,就算多篩檢多找到了幾個確診者,民衆也不會怪政府,反而會高興可以加強圍堵。請蔡政府專心防疫,把炮口對準病毒,而不是那些積極想爲防疫提供助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