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蔡英文點名 臺灣工具機聚落大衰退真相

基地千坪廠房,聽不見機器隆隆運作聲,零星工作人員穿梭,一半機器都停擺。(圖/商業週刊/攝影楊文財)

文/林洧楨

臺中大肚山腳下,一個綿延60公里的黃金縱谷、曾經是影響全世界的工具機產業聚落;實際上,業者現在卻苦不堪言

五年前,從神岡到南投一帶,多達1500家大廠與上萬家小廠聚集的黑手窟,應接不暇的訂單,讓黑夜裡燈火通明。涌入的訂單來自崛起的中國製造業,二是蘋果手機加工機

當時業者頗爲自豪,沒有他們,iPhone手機有一半不能出貨。先前iPhone 4外框鑽孔過半都買臺灣加工機,如今iPhone 7問世,訂單卻無聲無息。

工具機被稱爲「工業之母」,也是製造業心臟。在總統蔡英文的五大產業政策中,智慧機械產業是最被看好的一項,工具機是帶動臺灣機械業智慧化升級的關鍵

統計數據發現,臺灣工具機產值短短三年內重摔26%,縮水4分之1。去年的跌幅達17%,在全球前十大工具機產值國家,排名第一。再看今年,前八月出口負成長16%,跌幅收斂主要是受去年基期過低影響,探底走勢還未見止跌訊號

短短几年,黃金縱谷就變成憂鬱縱谷,究竟怎麼回事?

42歲二代老闆的困境告白:我們也曾想吃蘋果 卻踢到鐵板

基地廣達6千坪的廠房內,僅一半場地有放置機臺,零星的工程師在作業,這是走入高明精機后里廠,第一眼印象。

高明精機是資歷近半世紀的實力派老廠,專門生產體積比房間大的工具機「龍門加工機」,產品單價最高達8千多萬元,售價、技術,均高人一等。

但技術領先也逃不開產業困境,前幾年營收10億元,如今腰斬,更不要說黑手窟上萬家業者,多數處境恐怕更加危急。

1999年,高明創辦人張鎬洺癌症過世,一對兒女、年僅25歲的張仕育姊姊被迫提早接班。經過六年努力,訂單滿載,舊廠產線全滿,於是投資打造后里新廠,高明成爲員工數破百人的指標廠。

爲了留住好人才,張仕育大手筆恆溫空調廠,新建員工宿舍,每月電費暴增50萬元;努力改善聘僱條件,仍敵不過景氣衝擊。但更令他心痛的,是產業聚落中,「臺灣人殺臺灣人」。以下是張仕育的獨家告白:

外國人眼裡,臺灣製造只是「不錯」

從我爸爸經營這個公司到現在,將近五十年,坦白講,沒有看到這麼糟糕的景氣,之前的石油危機、金融海嘯等,都沒有這麼差。

時候(指2012年景氣高峰前後)瘋就瘋兩樣東西,一個是汽車模具;一個是蘋果手機。所有機器都是給大陸,一買都是50臺、100臺在下單零配件也好到不得了,好到連軸承都買不到貨,東西搶成這樣,這是真的還假的?

2011年時,我們也想去吃蘋果訂單,有一位(大陸臺商)朋友在做手機面板,說有玻璃加工機需求,一訂100臺。

那是高明第一次跨足跟3C產品有關的機臺,交到第30臺的時候,就發現他們公司狀況不對了,很勉強交到第50臺,這家公司就不行了,(剩下的備料損失)就5、6千萬元。那時候我就警覺,景氣一定會出問題,不可能會這麼好。

市場現在是戰國時代,很多廠原本做小型機的也要跨足大型機,加上這個黃金縱谷,取得關鍵零件的門檻很低,競爭多、差異化就減少。

價格競爭很激烈,我們沒有把這個優勢拿出來去打擊日本、韓國,反而市場上都是臺灣人殺臺灣人,每一家工廠都很困難,每個都想維持生產線運作,搞不好虧錢做都有可能。

今天一個五十年公司,跟一個五年公司,技術上它(前者)可能加分,但在外國人的眼裡,人家只是覺得「臺灣的東西不錯,」但差異化在哪?臺灣的機械業要怎樣把差異化做出來,這纔是重點。

【 更多報導

臺大畢業,當了10年空姐,45歲後卻找不到工作...先捧穩飯碗,再來談夢想

應徵者嗆「用香蕉,只聘得到猴子」!最傻眼的面試經驗

我在高檔火鍋店打工的日子》一片牛肉800元,吃掉一天的薪水,窮人怎麼翻身?

30歲了,薪水卻沒有3萬元?別再猶豫,你一定要換工作了!

發燒時,別吃退燒藥!感染科第一名醫師:關於發燒,多數人都搞錯的3件事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週刊》。※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