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時尚一哥 H&M 將進駐臺北鬆高微風

▲ UNIQLO 臺灣旗艦店開幕盛況/攝影徐世經

愛文大叔/非遜觀測站

明年二月,瑞典時尚一哥的H&M即將正式進駐鬆高微風。這是繼2010年大和武士UNIQLO、2011年西班牙浪漫王子ZARA先後來臺,第三大平價時尚品牌正式壓境。目前除了英倫情人TOPSHOP還隔海觀看外,三大快手可謂全員到齊。看起來,2015全臺又將颳起快時尚旋風!

「快時尚」上個世紀自歐洲發跡,當地人稱之爲“Fast Fashion”。所以又名「快速時尚」。老美把它叫做“Speed to Market ”。英國老字號媒體則造了一個新詞“McFashion”:顧名思義,就是把原本高高在上的時尚拿來像麥當勞一樣“販賣”,你說有趣不有趣?

10年前(2006年),國際時尚趨勢研究單位宣稱“快速時尚”會成爲主宰未來十年服裝行業的發展主流。第一波浪潮可說是完全應驗。但下一個世代究竟是繼續紅下去,還是勢成強弩?值得觀察。快時尚其實正是網路化、全球化、和年輕化等全球趨勢引領下的產物。挾着相對低價、多款量少等策略,讓它這10 年所到之處幾乎都望風披靡。 快時尚,快在那裡?

快,是平價品牌存在的一大利基。只有速度夠快,才能將”流行元素”從伸展臺上立馬拉到櫥窗裡,即時展現給消費者瞧。如果反應潮流的速度不夠,品牌立時就會在市場中失去競爭力。快時尚不僅要求商品具有緊跟流行的本事,產品開發和配送,更得有快速應對的能耐。

▲ 2010年日系快時尚旗艦店開幕時涌現的排隊人潮/攝影徐世經

傳統品牌從需求調查、創意企畫設計打樣、生產物流到上架陳列,至少約需10~12個月;反觀快時尚,上述週期最快只需要14天!14天耶!從產品開發面來看,快時尚品牌絕非時尚的創意者,而是時尚的快速反應者。設計團隊「不設計」,而是「整合」蒐集最流行的元素,並以最快的速度傳遞到品牌的店面中,供消費者挑選。以一條猶如磁浮列車的高效能供應鏈體系,在原本講工藝、論輩份的時尚產業中,打下一片江山。

百年經典固然讓人回味再三,但「新」所帶來的誘惑和「嘗新」帶來的滿足,讓多數人很難戒除喜新厭舊的劣根性。以ZARA爲例,旗下擁有近400位設計師,每年會推出超過12000- -20000款設計。平均每週會換兩次新貨。這樣,其店內商品極少會停留超過一個月。款多量少,「新」不僅使商品有鮮度,也確保消費者逛街的樂趣,大幅減少了撞衫的機率和品牌庫存的風險,一舉至少四得

三大品牌雖然都從「快」發跡,但成名絕技可不一樣。Fast fashion這行的領頭羊ZARA,就真的快到就令人咋舌。香港ZARA旗艦店開幕時,有記者提問,一件新品,從亞洲櫃點向Inditex總部下單,到商品上架現身所需的時間是多少?答案是48小時!不論你信或不信,流行教母瑪丹娜曾到巴賽隆納舉行個人演唱會的例子就是明證!爲期三天的演出中,臺下就已經有觀衆穿着娜姐在演唱會上的秀服在臺下呼應。之後在西班牙街頭上,更是迅速引爆一股瑪丹娜時裝熱。而這些服裝全都來自ZARA。

與名人合作,推出限量商品,以讓粉絲冒雨頂寒風排隊搶購爲樂的第一名,絕對首推H&M。從2004年11月,H&M破天荒邀時尚大帝Karl Lagerfeld出手爲品牌操刀起,到2011年又與Versace的跨界合作,H&M設計師跨界系列已經成爲家常便飯。也難怪UNIQLO得和Jil Sander聯手稍微扳回一城。而H&M強調視覺行銷,在店鋪運用色彩豐富的牆繪,有效的賣場道具,風格突出的櫥窗,都爲品牌形象持續加分。

若談起「機能性」,UNIQLO則是個中翹楚。從近三年,羽絨衣在臺灣變爲中產通勤階級的”制服”,成了UNI-FORM,讓消費者和競品都有着”沒有羽絨衣,就不像過冬”的錯覺來看,稱優衣庫是平價機能服飾之王,應該毫不爲過。應景地來件帽T、格紋法蘭絨襯衫素色高領毛衣,好像就成了件很「潮」的事!!

價格平實和反應快速,是快時尚竄紅的關鍵力量。所謂快速反應,說的直白些,其實就是「複製」的快,或者說「抄襲」的快,讓它們得以以快取勝。但過去幾年間,快時尚品牌因爲商品和一線品牌神似而挨告,而且還以敗訴收場。若知道在服裝設計碼子事上,要讓仿冒成案有多難,就知道快時尚copy的有多徹底!

另一方面,快時尚以普羅大衆“買得起的時尚”自居,也被大衆認爲是平民貴族化的方式。付的起的價碼,是相對於一線精品的售價而言。消費者以不到頂級品牌十分之一的價格,卻享受到精品級的設計,這就是快時尚帶給消費者最大的樂趣。但當平價設計不能爲所欲爲,只剩訴諸價格優勢之時,快時尚會不會成爲”貼牌的外銷成衣”而乏人問津?只有等下一個十年給我們答案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