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青年外交官的奮鬥故事
“成爲外交官是我多年的夢想”“光鮮亮麗的背後,也有很多不爲人知的辛苦”“努力工作、熱愛生活,這纔是外交青年應有的模樣”……
記者近日採訪了來自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及中國駐蘇丹、俄羅斯大使館的3名青年外交官,聽他們講述奮鬥的青春故事。
“我的工作是最‘接地氣’的外交工作之一,與老百姓關係最爲密切。”談起自己的工作,梅皓的眼裡滿是自豪。
梅皓目前就職於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主要承擔領事保護和協助工作,維護海外中國公民的安全與正當權益。突如其來的疫情令他更加忙碌,但也使他對工作的認識更加深刻。
“疫情期間我們做了很多史無前例的工作。”梅皓說,以協助海外確有困難中國公民回國爲例,臨時航班最集中的一段時間,自己和同事們要在短時間內規劃上百架航班的入境點。
同胞們登機前、飛行中的防疫問題,各入境城市的防疫保障能力,同胞在國外各個起飛城市的分佈情況,航班數量均衡情況……這些都是梅皓需要充分考慮的問題。
爲此,他曾用鉛筆畫了十幾張草圖,對應標出各種因素,塗塗改改好幾個小時。“最後一算髮現航班總數差了一班,當時有種功虧一簣的感覺,只好全部推倒重來。”梅皓笑着說,而這還只是初步方案而已。
“春苗行動”是梅皓和同事們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由於各國的法律政策千差萬別,很難有統一的疫苗接種方案,協助海外同胞接種疫苗不是易事。
“雖然辛苦,但看到在蘇丹接種國產疫苗的同胞手繪的接種現場漫畫圖,我發自內心地覺得一切付出都值得。”他說。
據梅皓介紹,去年疫情以來,爲了做好對海外同胞的協助幫扶,很多快離任、快休假的外交官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堅守。駐世界各地的中國外交官用行動告訴海外同胞:外交爲民,一個也不能少;疫情不退,外交官也不會退。
3月26日,中國援助蘇丹新冠疫苗運抵蘇丹首都喀土穆,雙方在機場舉行了交接儀式。這場交接儀式會務工作的負責人,是一名26歲的武漢小夥兒――中國駐蘇丹大使館青年外交官甘俊晨。
今年是甘俊晨常駐蘇丹的第三個年頭。在這個有“世界火爐”之稱的地方,甘俊晨看到過街邊孩子習慣性伸出乞討的手,也聽到過示威槍聲和遊行人羣的吶喊聲;修過發電機和使館大門,也參與過營救被困中國公民的行動……這些難得的經歷令他感觸頗多。
“外交工作看得到的是國家間交往的多姿多彩,看不到的是背後的折衝樽俎,光鮮亮麗是面子,致知力行是裡子。”他說。
去年6月,爲保證對滯留在蘇中國公民的接返工作順利進行,甘俊晨兩天內逐一給500多人打電話覈對身份信息,瞭解他們的回國意願,到最後一通電話時已幾近失聲。
“雖然辛苦,但我在參與各種複雜案件處置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大國外交的磅礴力量,也爲自己能在其中盡綿薄之力感到由衷自豪和驕傲。”甘俊晨說。
活潑開朗的他還是使館俱樂部的骨幹力量,負責籌辦月度生日會、監督館員運動打卡等。借策劃廚藝沙龍的契機,自稱“廚藝小白”的甘俊晨還學做了幾道小菜。
“在蘇丹的日子給我的外交生涯扣好了第一顆釦子,釘好了第一顆釘子。”甘俊晨說,忙碌但充實,這就是年輕人該有的樣子。
“我在俄羅斯展示真實的中國”
“我本來只是期待一片綠葉,它卻帶給我整個春天。”正如這句話若春風拂面,倪望舒給人的印象也清新、自然。
今年27歲的倪望舒現工作於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政新處新聞組,負責使館的新聞發佈工作。
在疫情暴發之初,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第一時間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最新情況。會後,《俄羅斯報》發表文章《患難與共:俄羅斯人民全力支持中國戰勝疫情》,並整版刊發海報爲武漢加油。
“雖然當時工作壓力很大,但我和同事都感到特別欣慰,因爲我們在激濁揚清、展示真相。”倪望舒說。
工作快三年,這位年輕外交官遇到的挑戰不少,但心潮澎湃的時刻也很多。
2019年10月,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組織俄羅斯主流媒體和專家學者代表團訪華,十天內訪問中國四省七市,進行30餘場活動,倪望舒全程負責協調和對接。
“訪問結束後的某一天,我無意中看到俄羅斯第一頻道電視臺正在播放此次活動的相關節目,講述俄羅斯人眼中的真實中國,主持人和嘉賓對中國讚不絕口。那一刻,我由衷地感到滿足和不虛此行。”她說。
當最初的新鮮感褪去,倪望舒仍對這一職業充滿激情。“每個工作日清晨醒來,想到要去上班,我都從心底裡感到很愉悅,下班離開時也覺得充實快樂。”她說,能從事自己夢想的工作,哪怕是非常微小瑣碎的事情都充滿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