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聖經中的瘟疫!獅子魚肆虐加勒比海吃光珊瑚礁原生魚

獅子魚入侵加勒比海大西洋,吃光珊瑚礁原生物種。(圖/達志影像美聯社,下同)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色彩鮮豔又帶刺的獅子魚是臺灣人熟悉的觀賞魚類,但可能少人知道,遠在幾萬公里外的加勒比海,已經被獅子魚入侵,珊瑚礁上的原生魚種幾乎被吃光。巴哈馬羣島情況尤其嚴重,甚至被形容爲「如聖經中的瘟疫」,當地政府也提倡用獅子魚做成美食,來反制這強勢的外來物種。

獅子魚是俗稱,這種美麗生物正確名稱應是「魔鬼蓑鮋」,是一種以珊瑚礁爲家的海魚原生地太平洋。經由人爲交易,或水族館之間的展覽用,獅子魚跨海美洲。1992年時,安德魯颶風造成佛羅里達的水族館毀壞,許多魚類流出進入大西洋與加勒比海,這事件被認爲是造成中南美洲珊瑚礁生態浩劫的起源

▲生態學家搭乘潛艇研究,發現連百公尺海面下的沉船,也被獅子魚佔據,找不到其他魚類。

獅子魚成熟很快,1年即可交配母魚每4天就能產下將近3萬個卵,每年產卵超過百萬顆。雖然大部分被掠食者吃掉,但剩下的幼魚數量足以對加勒比海沿岸的珊瑚礁造成毀滅性浩劫。

生態學家前往研究時發現,獅子魚非常貪吃,胃可膨脹至正常的30倍大。牠們獵食的瞬間速度實在太快,正常的攝影機根本無法呈現,研究人員還特別使用每秒上千格的高速攝影機來解說,才能揭開這種魚類的特殊技能

藉由特殊攝影機的慢動作鏡頭顯示,牠們獵食的方式是逐漸靠近小魚,然後瞬間張口利用複雜的20塊頭骨連動,把嘴向外延伸約25%的頭部長度,造成強大吸力,把獵物入口中。

▲拔除毒刺後,獅子魚能夠被做成美味料理。

當地原生物種中,能夠與獅子魚一較長短的只有大型石斑魚,但獅子魚有毒的尖刺讓許多掠食者退避三舍,就連鯊魚也不敢招惹牠們。研究人員實驗過,只有受傷、頻死,或非常小隻的獅子魚,纔會被上述兩種掠食者吞食。

在幾乎沒有天敵的情況下,獅子魚在加勒比海與大西洋沿岸大肆繁衍,佔領一個又一個珊瑚礁羣,然後將棲息於其間的原生魚種慢慢吃光。爲了反制,從多明尼加到巴哈馬羣島,政府單位從幾年前就開始倡導「食用」獅子魚,並與知名餐廳大廚合作,將其製作成美味料理,每年更舉辦獵殺活動,就是希望降低其數量,讓珊瑚礁生態逐漸恢復原樣。

▲獅子魚靠着高繁殖能力與瞬間獵殺速度,幾乎讓加勒比海珊瑚礁原生魚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