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用法治引領節約糧食新風尚

禁止播出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等浪費食品節目;發現食品生產經營者有食品浪費行爲的有權投訴舉報;政府每年向社會公佈反食品浪費工作情況……

12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初次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草案)》。制定反食品浪費法,既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需要,也是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傳統美德、加快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重大立法舉措。

人口衆多、土地資源相對不足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國糧食供求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保障糧食安全,需要在重視糧食生產的同時,高度重視防止糧食浪費,把糧食生產和防止浪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需要通過立法整治浪費行爲,爲糧食安全保駕護航

講排場、比闊氣、愛面子等不良風氣和不科學、不文明消費習俗的影響,加之相關監管制度不健全,我國餐飲浪費問題一直存在、時常反覆,成爲一個頑疾,人民羣衆對此反映強烈。積極迴應社會關切,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爲,強化監管、建立長效機制,制定反食品浪費法十分必要。

餐飲浪費不僅意味着食品、食物、糧食本身的浪費,更意味着所投入的水、土地、能源以及其他生產資料的無效消耗。制定反食品浪費法,倡導文明、健康、理性綠色的消費方式生活方式,對於加快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餐飲浪費表現爲對食品、食物、糧食的浪費,涉及食用銷售加工儲運、收穫等多個環節,需要從立法、監管、技術、引導等多個方面進行系統治理。其中,立法具有統領性,可對各環節各方面防止浪費作出制度性安排。應該通過專項立法和相關立法相結合的辦法,統籌推進制止餐飲浪費的制度建設,將近年來我國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爲法律規定,明確各相關主體責任,建立長效機制,發揮法律的引領和規範作用,爲全社會確立餐飲消費、日常食品消費的基本行爲準則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制定反食品浪費法,把體現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轉化爲法律規範,運用法治力量引領形成正確價值觀,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爲榮的氛圍,爲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