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誠信者“一路綠燈”(文明的力量)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個人成長需要誠信,企業發展必須守信。近年來,我國誠信社會建設迅速推進,徵信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誠信理念深入人心,誠實信用成爲個人幹事創業的重要基礎和社會高質高效運行的有力保障。
誠實守信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方面。從道德模範,到最美人物,到中國好人,一批批誠實守信模範不斷涌現,拾金不昧、一諾千金、畢生堅守等行爲和品格被人們點贊,被廣泛追隨。人們也欣喜地看到,這些誠實守信的個人和企業,不但贏得了社會的尊重和信任,更獲得了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支持。
信用動態、信用服務、個人信用、校園誠信、行業信用、城市信用……登錄國家發展改革委依託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而建設完善的“信用中國”網站,濃厚的誠信文化氣息撲面而來。“信用中國”網站已成爲政府褒揚誠信的“總窗口”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宣傳陣地。數據顯示,網站日均更新文章100餘篇,營造了良好的誠信氛圍。
當前誠信缺失現象仍時有發生,必須不斷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常態化,引導人們將誠信準則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電信網絡詐騙專項治理行動、互聯網信息服務領域失信問題專項治理行動、扶貧脫貧失信問題專項治理行動、國家考試作弊專項治理行動……針對當前經濟社會中的誠信熱點問題和羣衆反映強烈的失信突出問題,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今年印發了《關於開展誠信缺失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行動的工作方案》,集中開展10項誠信缺失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行動。
詐騙案件爲羣衆深惡痛絕。在中央文明委統一部署下,公安部對損失百萬元以上重大案件全部掛牌督辦,組織各地全力開展專案攻堅。從嚴從重從快打擊涉疫情詐騙犯罪,共破案1.6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7506名;集中打擊網絡貸款、網絡刷單、冒充客服等電信網絡詐騙高發類犯罪,先後組織15次集中收網行動;強化技術反制和資金攔截,累計攔截詐騙電話1.7億個、封堵詐騙域名網址41萬個,爲羣衆直接避免經濟損失1166億元;全力落實預警勸阻措施,開通96110反詐預警專號,進一步提高預警勸阻效率和成功率,累計防止1096萬名羣衆被騙。
針對“假企業”“假出口”“假申報”行爲和騙取疫情期間稅收優惠政策違法行爲,各地稅務部門加強分析比對,利用稅收大數據平臺定期掃描,摸排疑點線索,預警異常企業,並對有重大涉稅違法嫌疑的企業和個人加強與公安機關聯動查辦,接連破獲多起典型案件,形成有力震懾效應。
超限超載,危害巨大。交通運輸部指導各地開展專項治理工作,積極推動省級信用治超工作抓落地、見實效,建立了常態化線上溝通和指導機制,利用線上工作羣及時溝通解決信用治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截至目前,組織各地按季度積累認定、公示、發佈了14個批次共計4609條嚴重違法超限超載失信當事人名單。
誠信者“一路綠燈”,失信者“步步難行”。公路、鐵路、水路、民航與廣大羣衆息息相關,持續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勢在必行。
一處失信,處處受限。最高法健全跨部門系統監管和聯合懲戒機制,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息與公安、民政、稅務等部門的共享,擴大懲戒的覆蓋面,提高懲戒的有效性,促進被執行人自覺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截止到今年9月30日,正在發佈中的失信被執行人有606萬人,限制購買高鐵動車票648萬人次,有706萬人次主動履行了法律義務。
誠信社會建設關乎羣衆切身利益,發展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是規範市場秩序、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各地各部門要加強誠信理念教育,開展誠信實踐活動,不斷增強人們的誠信理念、規則意識、契約精神,努力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願失信的社會環境,積極構建誠信社會、誠信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