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畢業生做保姆,不必道德綁架

來源:中國教育報刊社

作者丁慎毅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

日前,上海家政公司發佈了一則清華畢業生求職家政“管家”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5月27日,該家政公司迴應稱,求職消息中的學歷信息屬實,“我們有很多像清華、利物浦大學高端人才”。網友對此看法不一,有人認爲此舉“浪費學歷,對不起國家培養花的錢”,也有人表示“職業貴賤,各行出精英”。

不管是本科生還是博士生,在不違反法律公序良俗的前提下,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沒有錯。這既是對人權的尊重,也是對職業的尊重。

當前,人才的需求矛盾由原來的不能滿足普遍性需求轉爲不能滿足特殊性需求,社會各界也應該與時俱進地看待畢業生的就業選擇。例如,當年北大畢業生選擇成爲賣豬肉小販爭議之後,他卻把豬肉賣出了名堂,如今身價180億,全國開700家連鎖店延邊大學歷史系博士生譚超送了8年快遞,自創了快遞編號法,效率相當於普通快遞員二倍以上。

數據顯示,目前上海家政從業人員約50萬,年市場規模約300億元。隨着家政市場迭代升級,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600億元,同時也將面臨專業人才短缺問題專家預計,未來5年高層次家政行業專業人才的缺口高達20萬。市場供不應求,高端人才涌入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隨着高端人才的進入,家政業的服務質量標準也會整體提升。

事實上,高端人才選擇普通職業,體現的是社會的進步,說明國家更加尊重公衆的職業選擇權年輕人勇敢選擇,多做嘗試,才能發現自己真正喜歡和擅長的事情。

5月25日,張文宏在上海紐約大學2021屆本科生畢業典禮上的致辭走紅網絡,“我們每次在與不確定性鬥爭過程中都會獲得成長的力量”被網友認爲可以當作座右銘。把不確定性看做可能性,從可能性中尋找理想,纔是年輕人要做的事情。躺平不是正義,讓年輕人有更多機會在社會系統中實現自我價值纔是正義。在尋找的過程中,會有挫折、痛苦,會有無奈離場,這何嘗不是一筆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