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灘印度 如何在下一場資本大戰前捷足先登?

(原標題:搶灘印度!如何在下一場資本大戰前捷足先登?)

編者按:本文來源微信公衆號“英途”(ID:into808),授權36氪發佈。如需轉載請聯繫zhoum@intoer.com。

當大批資本一窩蜂地涌向——硅谷、以色列等世界知名的創新熱土,我們不妨“劍走偏鋒”,來看看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印度,有哪些創新和合作的可能。

神秘的東方國度

神秘印度就像披着面紗的少女,但在很多科技公司和專業機構眼中,印度已成爲美國中國市場之後一座即將噴發的金山。無數互聯網公司和投資機構都聞風而動,Facebook和Amazon這樣的西方公司暴露出傳教士一樣的熱情,國內BAT和小米、獵豹等公司也像當年鄭和下西洋一樣,從這裡開始自己的國際化道路。印度本土科技公司也正風生水起,大戰一觸即發。

事實上,印度依然貧窮落後,宗教衝突和種族衝突籠罩着這個國度,但這並不影響移動互聯網的風靡。根據印度互聯網和移動協會(IAMAI)發佈的《2015年印度互聯網報告》,2015年印度網民數量飆升至4億,成爲僅次於中國的互聯網大國。其中,87%爲移動手機用戶,以整體33%和移動互聯網55%的年增長快速發展,而互聯網滲透率僅有25%。在移動用戶中,71%是城市用戶,農村用戶也增長迅速。巨大的市場空白,讓印度互聯網跳躍了傳統PC階段而直接進入到移動時代。

印度移動互聯網不可不知的幾件事1、廉價手機流行,移動網絡接入差

印度民衆平均收入水平較低,千元左右的廉價機最受歡迎,通話費率低但上網流量費率相對較高,移動網絡接入速度慢。具體數據如下:

印度75%的民衆每月收入只有5000盧比左右(約合74美元),受收入所限,購買的手機售價平均在90-150美元。而這個價位的手機通常配置很低,內存較小,並且不太願意支付較高的移動費。

印度現在12家通信運營商僅有1家是國營的(印度電信BSNL)。這導致市場競爭激烈,一方面使得用戶享受到了全世界最低的通信費率;但另一方面,也使得需要投資更多的移動設施網絡發展緩慢。因此,印度的WIFI覆蓋很差,且2G和3G的網速很慢。

在印度,現金主導的、龐大而不透明的正規銀行服務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的金融體系印度政府和央行對普惠金融項目正在大開方便之門。互聯網金融所涉及的核心技術身份識別和支付平臺,早已納入印度的技術體系。順着整體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春風,印度互聯網金融產業勢必將蓬勃發展、競爭激烈。

印度金融業有如下動態:

在金融用戶基數上,過去一年印度新開銀行賬戶超過2億,這個數超過美國全國的銀行賬戶數,還發放了超過3億的借記卡和信用卡,銀行卡數超過6億;

過去一年,移動錢包的數量從幾乎0增長到1億,而用戶的增長來自於最近5-10年的新創公司;

印度向電信、軟件和IT服務領域的新創公司發放了大批銀行業執照,而並非只發給傳統的銀行。有類似支付寶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可以不依賴任何銀行實體賬戶,允許消費者在第三方支付公司開設虛擬賬戶。而且,去任何銀行網點都可以爲這個虛擬賬戶充值;

技術層面上,印度開放了移動互聯網金融涉及到的六大技術,全民身份識別系統、統一支付界面、eKYC(讓銀行通過指紋瞳孔驗證客戶資料)、移動端數字簽名、DigitalLocker(將公民的所有政府檔案記錄集成在一個網上檔案中)和Digital Consent(允許銀行等第三方透明、安全地查閱公民檔案和交易記錄):

印度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全民身份識別系統(UniqueIdentification),通過生物識別檔案,讓他們的身份可以在任何商用終端上通過體徵信息(指紋和瞳孔掃描)被識別出來。印度人可以選擇不在銀行網點開通銀行賬戶,銀行可以派專人上門開戶,只需採集你的虹膜和十指指紋,就可以根據每個印度公民的ID序列號進行匹配開立銀行賬戶。這套身份信息系統也已經覆蓋了印度80%的人口。通過這套徵信體系,印度的P2P公司,只要經過個人授權,就可以從銀行拿到借款人的銀行記錄和稅務信息,這覆蓋了80%的主要人羣,每次查詢費用僅約爲2元人民幣;

由央行行長和銀行界高層發起的“統一支付界面”(UnifiedPaymentInterface, UPI)向所有應用開發者開放,通過這個平臺,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手機號碼進行轉賬。

3、移動創新多在服務領域,能對標中國

印度本土應用上,多爲生活服務類應用,企業級2B應用較少,目前大多是購物、出行、旅行等生活基礎應用,不夠細分。已經有部分印度應用成功對標中國,且得到了投資,如支付寶投資了PayTM,大衆點評投資了zomato,滴滴投資了Ola。

具體領域上,電商類表現突出,Snapdeal、Flipkart佔據大部分市場,旅行類電商Mademytrip已在納斯達克上市。據估計,整體電商市場到2018年能增長到440億美元,而傳統企業如Tata也開闢了自己的電商業務。另一個在印度受歡迎的領域是社交,社交相關應用佔據了應用排行榜前幾名。

中國向硅谷的Copy2China模式被印度使用。由於存在大量空白領域,印度的本土應用能從中國對標,這對於中國企業也有很大的投資合作機會。

4、印度發力“雙創”和智慧城市建設

莫迪政府上臺後,所實行一系列措施推動印度數字化,爲移動互聯網創新提供最堅實的基礎。2014年5月,NarendraModi總理上臺,開始政治改革,提出數字印度計劃(Digital India);2015年,Modi政府推出印度製造(Makein India)計劃;印度政府還宣佈,創業公司成立後最初3年內無須交稅並免受勞工法律的審查。

印度政府還推出一款手機應用軟件,創業企業可以藉助該軟件一天內完成公司註冊。政府縮短專利申請批覆的時間,也將申請費用降低80%。2016年,總理莫迪宣佈,1月16日正式啓動「印度創業,印度崛起(Start-up India andStand-up India)」計劃。印度政府投資15億美金支持印度版「大衆創業、萬衆創新」,中國的雙創之火燃到了亞洲南部的土地上。

2015年,印度總理莫迪提出了“智慧城市”戰略,計劃在全印度建設100座智慧城市,在大多數邦設立至少2個智慧城市。印度政府將爲智慧城市提供基本基礎設施、公共交通工具、網絡連接和電子政務體系等,鼓勵公私合作模式(PPP)、金融公司和IT服務企業參與該計劃。據印度國家軟件與服務公司行業協會(NASSCOM)預測,印度智慧城市計劃在未來10年可爲IT產業帶來300億至400億美元的商業前景。據報道,包括愛立信、諾基亞、華爲和思科在內的全球各大通信設備廠商都在押注印度的“智慧城市”項目。

全球互聯網巨頭們搶灘登陸

目前進入到印度市場的公司大致分爲三類:一類是以谷歌、亞馬遜、Facebook和蘋果等爲主的跨國互聯網巨頭,依託其全球網絡和印度本身的英語普及優勢,迅速在印度佔山爲王,並通過建立研發中心的模式,大舉進入;第二類是國內BAT爲首的互聯網巨頭,因爲本身業務的關係,往往會投資能和自己對標的應用,並以此展開業務上的合作;最後一類,是以小米、APUS、UC瀏覽器茄子快傳等在中國二三線的互聯網應用,結合印度市場推出了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在細分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具體如下:

1、跨國巨頭們的“火力全開”

Google視印度市場爲“下一個十億”計劃中重要的一部分,其Android系統佔據了印度85%以上的智能手機市場,與中國市場碎片化狀況不同,幾乎所有印度銷售的Android手機都預裝了包括Google搜索、地圖、應用商店等Google核心服務。除此之外,谷歌還希望通過自行車與“Project Loon”互聯網氣球項目鏈接更多的印度移動互聯網用戶。

Facebook依靠免FreeBasics應用(免費使用互聯網,但只能使用Facebook旗下的應用)爲印度用戶提供Facebook、維基百科、BBC新聞等移動互聯網服務,而Facebook旗下的Whatsapp也因此成爲印度的三大國民應用之一。儘管Free Basic後來被叫停,但培養的良好的用戶習慣,讓其相關應用都成了裝機應用。

亞馬遜的雲計算服務AWS在今年6月剛剛宣佈在印度的首批數據中心已經投入運營,AWS目前在印度建設的數據中心共有2個,都位於孟買。

今年5月,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週四宣佈在印度南部的海德巴拉建設一個新的研發中心,將專注於爲iPhone、iPad、MAC和Apple Watch等產品開發地圖功能。而在早些時候,宣佈將於明年初在印度班加羅爾建設一處新的設施,專門幫助開發者採用最佳的開發模式,並改進iOS應用的設計、質量和性能。

包括德州儀器、甲骨文、微軟和IBM在內,已經有多家美國大企業在印度建立了軟件、芯片設計和產品研發中心,希望充分利用該國龐大的工程師資源。

阿里在印度投資的領域主要圍繞其電商核心業務。去年6月,阿里投資向有印度“小米” 之稱的本地手機制造商Micromax投資了7億美金。9月,阿里及螞蟻金服向印度電商Paytm投資6.8億美元,成爲Paytm 最大股東。阿里同時促成了Paytm的業務分拆,使其專注於移動支付領域。10月,阿里聯合富士康和軟銀向印度電商巨頭Snapdeal投資了5億美元,其中阿里佔1.25億美元。近期,阿里又被爆出和印度最大的電商平臺Flipkart在洽談投資事宜。而在具體業務層面,阿里在6月宣佈和PayTM合作,面向印度的網絡賣家提供500多萬種中國產品,換言之,阿里巴巴將成爲印度網絡賣家背後的“義烏批發市場”。而現在屬於其移動事業羣的UC,作爲最早進入印度的應用,從工具提供商升級到了內容平臺,結合阿里集團的整體戰略,打造自己的生態系統。

騰訊進入印度市場較早,在2008年就以750萬美元收購了環球網絡公司(MIH),在2013年,推出了印度版微信,在早期大受歡迎,但後期因爲功能不夠聚焦在Whatsapp等狙擊市場份額變得微乎其微。在這之後,騰訊將在印度市場的重心轉到了投資上,2015年8月,騰訊向印度最大的醫療信息入口項目—印度 “好大夫”Practo投資了9000萬美金。在此之前,騰訊已在國內先後投資了丁香園、掛號網、繽刻普銳(PICOOC)等醫療領域的公司。除此之外,騰訊還和南非財團Naspers 共同向印度在線旅遊平臺Ibibo 投資了2.5 億美元,該公司是印度增速最快的在線旅遊項目之一。而近期也有傳聞表示,印度排名第三的IM軟件Hike Messenger有意尋求騰訊的投資。

百度儘管進入印度市場較晚,但在業務運營和商務領域獲得較大的認可。目前,百度已在新德里設立辦事處,負責產品支持、業務銷售、尋求投資項目等業務。在移動應用方面,百度的工具類軟件如DU Battery Saver、DU Speed Booster、DU Cleaner在印度乃至全球都名列前茅。其中,DU Battery Saver和DU Speed Booster兩款軟件甚至長期處於印度工具類軟件前十名。在2015年7月,百度的印度負責人宣佈在印度的業務已盈利。除此之外,百度還針對印度市場推出了全球移動廣告平臺 DU Ad Platform和應用商店 Mobomarket,其中Mobomarket推出了本地化的語言產品,使其獲得了90%的市場。而在投資方面,百度入股了印度最大折扣購物網站 Mydala.com;正計劃投資Zomato, Bookymyshow和Big Basket。

小米自2014年7月進入印度市場後,憑藉高性價比的智能手機產品大受歡迎,不到5個月時間裡就在印度賣出了100多萬部。根據IDC的一項市場調研報告,小米在2014年四季度獲得印度智能手機市場4%的市場份額,成爲印度市場第五大智能手機廠商。爲支持小米在印度發展,小米設定了未來五至十年的本地化長期戰略,小米印度團隊全部是印度員工。小米還將在印度鋪開體驗店,設立研發團隊,組織工藝鏈和生產,建立生態系統和品牌影響力。小米目前在印度的用戶主要是發燒友和精英階層,小米將爭取讓工薪階層開始接受小米產品。小米將複製在國內的成功經驗,在三至五年內做到印度市場份額第一。

作爲印度市場最早的中國應用,UC瀏覽器的成功來自於其一開始就抓住本土用戶的特點,使它成爲從一個工具變爲進入互聯網的入口。它的暢銷有幾個原因:第一,印度手機連接慢,內存少,用戶多喜歡斷開連接,所以UC針對這些特點推出了省流量的低速模式和網盤功能(很多用戶沒有電腦);第二,UC在初期通過“空投”的方式把應用推送到發燒友論壇,後來建立了本土團隊,因此對於本土用戶的心理把握較好;第三,UC在自己瀏覽器的基礎上注重內容,UC和印度最大的在線視頻網站Hotstar、以及板球比賽報道網站Cricbuzz進行內容合作(板球是印度最受歡迎的運動),一方面爲用戶提供優質視頻內容和體育賽事實時報道,另一方面UC亦爲合作伙伴像華爲帶來了強大流量效應。

在國內名不見經傳的茄子快傳現已和WhatsApp,Facebook等成爲印度人購買智能手機之後的必選裝機項。它於2012年成立,2014年進入印度。這款應用主打跨平臺近場傳輸。用戶無需消耗流量和資費,不需要網絡環境,就可以隨時面對面高速傳輸圖片、視頻、音樂和應用。在中國,習慣了WIFI和高速移動網絡的我們,很難理解像茄子快傳這樣的應用,不僅僅是一個傳輸工具,還具有分享社交屬性。這款超級APP印度用戶已經突破1.5億,傳輸了整個印度80%以上的智能設備內容。

在印度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背後離不開風投的支持,本土風投主要是投資早期,天使輪和A輪;海外風投和中國互聯網巨頭投資額較大,而且因爲在中國等類似市場,已能找到對標的應用,對趨勢把握較好。印度的互聯網巨頭也開始併購小的公司。從2010年到2014年,PE和VC在印度的投資從1300萬美元增長到了18.18億美元,天使投資在這期間也從420萬美元增長到了3220萬美元。

Tiger Global去年在印度創業領域共投資了4.22億美元,大部分資金都投給了印度電商巨頭Flipkart,而後者在去年一年的融資總額達到了20億美元。

DST Global去年在印度創業領域投資了3.52 億美元。

日本軟銀2014年對印度的初創公司投資了2.82億美元。

風投機構Nexus VenturePartners去年在印度投入了7300萬美元,而Kalaari Capital在6筆投資中投入了4500萬美元。

Accel Partners在印度的投資組合更加多元化,從50萬美元到5000萬美金不等,所投公司包括byOye、BookMyShow、Myntra、CommonFloor、Zansaar、Probe和Flipkart。

此外還有TGM、500 Startups、Inventus Capital Partners等諸多國際投資機構。

今年,根據YourStory的統計顯示,Tiger Global在印度目前已投出11筆投資,總投資額爲2.69億美元,排名第一;第二位是紅杉資本,共完成14筆2.08億美元投資;第三位是Steadview Capital,完成兩筆1.07億美元投資;第四位和第五位分別是軟銀和Accel Partners,總投資金額爲5700萬美元和2300萬美元。

印度能否複製硅谷模式

談起硅谷,人們不自然會想起納斯達克敲鐘,會想起喬布斯會想起那些從車庫開始的故事,但更主要的是,想起那些一夜成名,因爲科技而改變命運的故事。

而離硅谷幾萬裡之遙的班加羅爾,人們也將此地視爲印度崛起的代名詞——不僅是因爲這裡是衆多科技公司的外包中心,也是很多研發中心所在地,像Twitter和小米都在此建立了研發基地。過去的一年裡,這座擁有1000萬人口、被稱爲“亞洲硅谷”的南部城市正經歷着“二次崛起”。

科拉曼加拉區是班加羅爾的一處主要科技產業集羣,正孕育着一批印度最具實力的科技企業。如印度電商領軍企業Flipkart,這家在2007年從科拉曼加拉附近一間臥室裡成長起來的企業,正在和亞馬遜(Amazon)爭奪四分五裂的印度電商市場的統治地位。下一輪融資之後,預計估值將達到150億美元;而一牆之隔的打車軟件Ola,獲得了軟銀集團超過20億美元的投資,在印度市場的份額超過了Uber。上述公司只是科拉曼加拉區衆多初創企業中的兩家,其他的還包括印度版今日頭條-NewsHunt以及在線醫療網站Practo。各大風投集團,從本地的Helion Venture Partners到Accel Partners等更大型的美國風投公司,也都聚集於此。快速的資本聚集使得班加羅爾成爲了全球吸引技術投資最多的城市中的第五名。而在人才方面,這裡雲集了包括印度理工學院等在內的頂尖大學,也有很多原來從事軟件外包或在IBM等工作的IT人才,這裡的編程人才數量僅次於美國硅谷。

資本、科技和人才,似乎班加羅爾也滿足了硅谷故事的公式,而事實上,班加羅爾只是整個印度互聯網崛起的縮影,更多科技和財富的故事英途未來將跟大家一起去探尋。

數據來源:TechCrunch報道、鈦媒體、竺道、ZOL新聞、FT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