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裝潢糾紛1/花500萬找來路不明設計師裝潢透天 結局超悲慘

多年前一樁糾紛案讓住保會創會理事長吳翃毅印象深刻,一棟透天厝付了近500萬裝潢費,最後變成危樓須拆除,還要負擔額外近500萬的其他支出。示意圖。(圖/林榮芳攝)

「老陳(化名)計劃將透天一樓裝潢成店面,於是上網找了來路不明的設計師,在沒簽約下就付了近500萬元,設計師隨便找了粗工開挖一樓地面修建化糞池施工前卻沒有先研究建築結構,沒想到連日大雨房子居然傾斜,一查之下才發現,透天基礎只有1.5米卻挖了2米深,設計師的訊息開始已讀不回……。」

社團法人臺灣住宅品質消費者保護協會(簡稱住保會)創會理事長吳翃毅說着幾年前發生在南部的一個真實案例屋主和設計師在沒有安全保障下開啓了一項高風險的裝修服務,最後結局慘不忍睹。

吳翃毅接着描述,這位屋主好不容易聯繫上了設計師,設計師說有辦法把房子「喬」回來,已付大筆費用的屋主只能選擇相信,最後房子傾斜撞到鄰房,還告上了法院法官同情屋主遭遇,請他找相關單位鑑定,於是花了快200萬鑑定費,被認定是危樓須立即拆除,拆除費用也要130萬,賠償鄰居140萬,「該案去年4月已拆除,按照新的建築法也蓋不回原本的房子,最後只好將土地賣了。」

住宅消保會統計,受理的住宅糾紛案件連年增加,109年更來到1601件,創新歷史新高。(圖/住宅消保會提供)

根據住保會統計,105年起每年皆超過1000件的法律諮詢、申訴、調處、鑑定案件,且連年增加,109年更來到1601件。「浮上臺面的都只是冰山一角,實際上住宅買賣、裝潢糾紛遠遠超乎想像。」吳翃毅表示,每一案件皆是複合式的糾紛,沒有簽約沒有估價單、有估價單寫不清楚、設計圖有畫估價單沒寫而追加預算的、數量故意浮報的,或是完工品質差,甚至故意做成違章恐嚇追加預算的,每一項都屢見不顯。

很多人問,不找設計師會不會省下更多錢?吳翃毅迴應,以他的經驗是不會,而且不找反而更糟糕。「一個2層樓的房子修繕,爲了省預算直接找工班,沒想到本來是因爲漏水而修繕,後來對於出來成果不滿意又打掉重做,結果又受鄰居恐嚇要檢舉違建,敦親睦鄰幫鄰居修繕,預算一路從500萬追加到700萬。」

吳翃毅說,每年都有一堆奇怪的案件,追溯問題源頭,就是出在消費者沒有找到好業者,如果一開始能嚴格篩選出好業者服務消費者,就能降低糾紛件數。(續)

住保會推動的「住保履約」合約內文清楚載明工程進度及驗收項目,以及各階段付款比例,完成驗收後需簽名,信託銀行纔會撥款給設計師。(圖/黃耀徵攝)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