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量化寬鬆有望 新興市場長線看好

記者蔡怡杼臺北報導

歐債危機方興未艾,加上歐美經濟日顯疲態,歐美兩地仍有望推出下一波LTRO及QE3,而根據過去經驗,當歐美實施量化寬鬆政策時,資金流向新興市場尋找獲利機會施羅德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團隊主管費爾德(Nicolas Field)表示,新興市場消費力道相對較強、財政體質較佳,其經濟與長期投資潛力不容小覷。希臘組閣後退出歐元區疑慮暫除,然而7月及10月西班牙義大利的還債高峰期即將來臨二國能否平安度過,以及美國第一季還令人驚豔的經濟逐漸露出疲態,仍有一定比例的市場人士對於歐洲推出第三波LTRO及美國實施QE3存有預期。過去幾次數千億資金的釋出,除了瞄準公債安全性高的標的外,獲利機會亦爲重要考量,而經濟成長速度相對較快、財務體質相對較佳的新興市場通常成爲青睞的對象。 回顧近幾次量化寬鬆政策施行期間,MSCI新興市場指數表現通常較全球股市表現爲佳,尤以美國於2008至2010年實施第一次量化寬鬆期間,MSCI新興市場指數漲跌高達85.43%,而MSCI全球指數漲幅謹26.15%,顯示新興市場相對健全的基本面,加上歐美資金的加持,交出了亮麗的成績單。根據JP摩根統計顯示,新興市場國家消費量佔全球的比例,從2003年的23%迅速攀升到2012年預估約40%,過去美國消費市場獨大的情況已不復見。事實上,在2007年時,全體新興市場的消費力道已經超越美國,且與美國的差距正逐年擴大中。 另外,根據BCA研究公司針對中國從1989年到2010年每千人汽車擁有量的成長曲線,與美國1900年到1921年的成長曲線相較,竟然發現兩者之間有着驚人的雷同。因此可以預期,若中國後續的成長趨勢與美國相仿,則中國汽車市場的潛在規模將不可小覷。 除了潛在龐大的消費規模之外,新興市場國家的投資總額持續不斷的攀升,也是構成其未來繼續保有吸引人的經濟成長率主因。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新興市場國家的投資支出佔全球GDP比重,將在2016年以前超越已開發市場。 此外,費爾德表示,新興市場國家債務佔GDP比重遠低於已開發國家,且財政收支差額佔GDP的比重也較已開發國家爲佳,顯示新興市場國家財政體質遠較已開發國家健全,這些國家也比較有能力擴大公共建設來刺激景氣。因此新興市場在消費能力、投資支出及政府財政健全等三大力道支持之下,未來在全球經濟仍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費爾德補充提到,雖然新興市場整體投資環境不錯,但是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狀況,例如,俄羅斯的股市高度依賴油價上漲,因此必須注意油價的走勢;中國的股市似乎跟隨成長動能變動,3月中國官方下調今年經濟成長預估值,即使後續推出數項股市利多,似乎尚未能有效拉擡行情。至於泰國GDP成長率強勁且穩定,國家整體資產負債情況不錯;印度的通貨膨脹率上升,威脅長期經濟成長,是其較大的隱患。因此,投資新興市場需依照不同國家的特性,採用不同的投資策略方可降低投資風險。

歐美國家過去實施量化寬鬆期間新興市場相對全球股價表現(單位:%)

►►►更多好看內容都在《ETtoday新聞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