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醫保談判啓動 券商:12月是醫藥底部佈局期

(原標題資金抱團醫藥股!年度醫保談判啓動,這家券商高呼:12月是醫藥底部佈局期)

今日兩市主要指數漲跌不一,市場情緒低迷,不過資金抱團的醫藥股大幅上漲。

12月15日週二,三大指數平開,開盤後走勢分化創業板指較爲強勢率先衝高,一度漲超1%,滬指則震盪下行,市場賺錢效應有所下降。此後,三大指數集體震盪下行,創業板一度翻綠。截止早盤收盤,滬指跌0.45%,深成指跌0.15%,創業板漲0.25%。

午後,三大指數震盪上行,滬指一度翻紅,汽車板塊持續活躍,光伏板塊也有回暖跡象。目前滬指跌0.05%,深成指漲0.4%,創業板漲1%。

板塊方面,銀行股震盪下行,賽馬粘膠短纖水產養殖、農業種植等板塊領跌票白酒、新能源汽車、新冠疫苗板塊漲幅居前。

其中,醫藥板塊大幅上漲,仿製藥抗癌、生物疫苗、抗流感等概念表現強勁。

華北製藥、豐原藥業漲停,恆瑞醫藥大漲7%,廣生堂興齊眼藥金城醫藥等跟漲。

在科創板上市第二日,科興製藥臨近午間收盤時股價漲21%,較開盤價漲30%,股票臨時停牌。

消息面上,昨日(12月14日),爲期3天的2020年度國家醫保目錄准入談判工作拉開帷幕,涉及癌症精神疾病眼病兒科藥品品種

首日談判藥品集中在糖尿病高血壓、罕見病等領域。有報道稱,有藥企的中成藥獨家品種降價40%;備受關注的PD-1/L1產品談判或於12月16日開啓。

近日反彈的醫藥股,實際上已經經歷了4個月的調整

國盛證券認爲,隨着12月份醫保談判的落地政策引發的情緒演繹將逐步消化;繼續強調12月份是醫藥底部佈局期,21年Q1有望迎來醫藥最甜蜜躁動期。

我們認爲醫藥長達4個月的調整核心因素是醫藥高估值及高漲幅的釋放,而並非政策導致的基本面大變化,因此不改醫藥的長期走牛的大趨勢。

對於醫藥政策,國盛證券認爲,政策已不是醫藥板塊的主要影響因素,但是要觀測偵測對部分細分領域的短期情緒影響。

(1)從當前時點來看,馬上開始的創新藥醫保談判是最後擾動因素。我們仍然強調,未來政策越來越不是醫藥板塊的主要矛盾,市場已經有了學習效應,但仍要關注其對部分細分領域的擾動,因此出於順政策週期的考慮,我們判斷醫藥板塊下一階段結構性機會將會進一步聚焦。

(2)醫藥政策出臺的目的不應也不會是遏制行業發展,回顧歷史,每一輪重要政策的出臺,本質都在於加速行業正向發展,實現優勝劣汰下的產業結構優化,每一輪調整都孕育了巨大的結構性機會。(例如:2015年722事件後的CRO大機會,2018年疫苗事件後的疫苗大機會;2018年仿製藥集採後的醫藥大機會)

對於醫藥的高估值,國盛證券認爲,逆向剪刀差+優質資產稀缺性帶來的資產荒將長期持續存在,醫藥核心資產以及二線資產的估值重塑仍然沒有結束。

(1)GDP處於增速下行階段,而我國醫藥產業又處於成長早期階段,存在逆向剪刀差。醫藥長期廣闊空間帶來的持續高增長預期(尤其是一些新興高景氣賽道)使醫藥行業必將享受超越歷史的估值溢價率,市場對於醫藥估值容忍度在中長期維度會變得更高。

(2 )未來醫藥估值的分化愈演愈烈,硬核資產高估值將成爲新常態。醫藥近5年持續處於“淘汰賽”的進程中(資本市場優質資產出現的速度慢於因政策產業變革而淘汰的速度,市場進入長時間維度的“醫藥優質資產荒”),同時考慮資本市場長線資金逐步增多(從2020年Q3持倉來看,有多個公司的滬(深)股通持股市值已超過公募基金重倉持股市值,已經成爲很強的穩定劑),在未來,醫藥硬核高估值將會成爲新常態,只會波動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