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十大微電影出爐 企業與政府爭相當作行銷管道

年度十大行銷類微電影評審團

影劇中心 /臺北報導

近幾年在兩岸很夯的微電影,紅火態勢未減,中華民國微電影協會在2013年歲末,評選出「2013年度十大行銷類微電影」,其中由新聞報導改編的《A Memory to Remember記憶月臺》,從故事的共鳴度,到製作專業的呈現,成爲臺灣年度微電影的指標作品。2013年臺灣微電影有多熱?中華民國微電影協會理事長劉同琪指出,光是做爲行銷工具的微電影,2013年的數量就比2012年成長超過100%,從企業政府部門非營利組織、學校機關,紛紛投入微電影的拍攝,甚至舉辦比賽,希望透過新媒體故事行銷方式與新世代的目標對象進行溝通對話。

由生產記憶體大廠所製作的7分半鐘的微電影─《A Memory to Remember記憶月臺》,透過動人的故事,讓所有網友網路瘋狂分享傳閱,11月初上傳到YouTube,短短不到兩個月,閱擊數超過94萬;而所呈現的製作專業,連製作花絮都令網友讚歎。除了《A Memory to Remember記憶月臺》,《JJ林俊杰微電影–時之繁花》以動畫展現細膩情感,《無家孩子》以特殊創意闡述小狗棄養之環境議題,《接生》如歷其境影像說故事方式帶領觀影者認識輔英科大創辦人張鵬圖,呈現2013臺灣微電影的多元風貎。

協會理事長劉同琪表示,微電影可以在短時間內說一個完整的故事,其利用網路,像病毒般快速散播的特性,具有行銷功能的微電影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而成功案例所展現的人氣和影響力,更讓許多想要利用微電影做爲新行銷工具的公私部門、各行各業躍躍欲試。因此拍攝微電影也從素人可以做得到的事,成了商機無限的影視產業,更透過這個新興行銷載具,活絡其他產業的經濟發展。

中華民國微電影協會針對2013年1至11月在Yahoo、YouTube等影音平臺放映之426支行銷類微電影,邀請產官學者以及相關工作者進行「2013年度十大精選行銷類微電影」評選作業。。評選作業分爲兩階段,第一階段由相關微電影工作者以及各單位企劃人員組成十人初審志工團從426支微電影選出30支入選作品進入決審;第二階段由產官學組成的9人專家決審團選出年度十大作品。

2013年度十大精選微電影(依主題筆劃次序排列)包括:金門酒廠《18歲的勇氣》、金士頓科技《A Memory to Remember記憶月臺》、華納唱片《JJ林俊杰微電影–時之繁花》、聯合利華《LUX璀璨瞬間系列》、萬海航運慈善基金會《不離不棄的真實故事》、輔英科大《張鵬圖醫師微電影『接生』》、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臺灣大哥大基金會《拜耶穌阿嬤》、臺灣櫻花《勇敢成家系列 – 遲到53年的婚禮》、寶貝狗協會《無家的孩子》、安適醫療器材《愛未滿》。評選顧問以作品的「故事完整與意涵性」、「行銷主題表現」、「製作水準」以及「影片共鳴力」爲佳等評量準則進行最今年入選十大微電影中,出現動畫微電影,劉同琪也指出,臺灣本身早期爲國外動畫代工已奠定一

定的根基,再加上近年經營電腦遊戲軟體的實力,除了爲影片式的微電影做電腦動畫特效外,甚至可以以database的概念,累積大量動畫圖檔,形成「動畫雲端」,微電影的興起,勢必爲臺灣的動畫產業帶來新的契機。

光鹽紀實工作坊執行長蕭嘉慶認爲,微電影必須要電影的語言和意涵去溝通、行銷,所以應重視於視覺影像語言的述事表現。文化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徐振興指出,微電影應着重「故事和主題」,和「有沒有把行銷的目的包裝進去」,並進一步考量能不能打動人。

Yahoo奇摩媒體行銷部經理胡馨任指出,行銷類微電影最重要的是仍是商業行銷目的,執行的品質也是一支微電影應該顧及的部分。TechNews科技新報副主編陳瑞霖表示,讓人記憶會是一個重點,背後出資者的目的是否可以和故事連結起來也是另一個重點。動腦雜誌社發行人吳進生認爲,評選行銷類微電影應考量內容與品牌的連結度,這是一個記憶的戰爭,好故事兼具記憶效果才能達到行銷導演吳凱蕙盧建彰都認爲,微電影最重要的是要有故事與角色。盧建彰進一步指出,從今年作品中可看出創作者與閱聽者對於這整個社會呈現很多期盼,透過各種創作來表達對臺灣的祝福;作品應具備厚度與深度,同時擁有柔軟的心才能打動人心。澄禧廣告公司副總經理吳思穎表示,微電影終究還是電影,他不會因爲「微」就失去電影特質;過度行銷會失去趣味,一個誠懇的商業片才能博取觀衆喜愛。

中華民國微電影協會秘書長賴麗雪表示,評選的426支作品中,企業以216支作品成爲行銷類微電影最主要的運用單位,政府單位的164支緊追在後;學校單位共有11支作品,不過在30支初選入圍名單中,就有4支作品獲得初審評審之青睞,可看出微電影已成爲學校的最佳行銷工具。另外,非營利組織在今年表現突出,共有萬海航運慈善基金會《不離不棄的真實故事》、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臺灣大哥大基金會《拜耶穌的阿嬤》和寶貝狗協會《無家的孩子》等3支作品入選,微電影在社會議題的溝通上擁有相當大的創意能量。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公部門雖積極投入,但在整體創意與製作品質上仍有很大進步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