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兩個政府」扭曲體制!翁山蘇姬真有權嗎 軍方政變爲何合法

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表面上的文人政府領導人,但充其量只掌握了外交權。(圖/路透

記者王致凱/綜合報導

緬甸軍方1日發動軍事政變,國務資政兼外交部長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總統溫敏(Win Myint)遭拘捕,軍政府更依據憲法發佈緊急狀態令,大權移交緬甸國防總司令敏昂萊(Min Aung Hlaing)。外界難免好奇,翁山蘇姬作爲緬甸民主代表人物,爲什麼總統並非由她擔任?軍政府爲何又能依據憲法「依法政變」呢?

回顧緬甸歷史,自1962年起,由奈溫將軍(Ne Win)建立起軍政府體制就一直掌握着緬甸的軍政大權,儘管2010年軍政府同意民主選舉產生的新政府成立,但緬甸政府實際上仍有「兩套人馬」在運作,一邊是民選的民主文人政府,一邊則是退居幕後的軍政府。

緬甸軍政府2008年制定新憲法,表面上雖打着「民主」大旗,實際上則進一步鞏固軍人統治地位,並且把翁山蘇姬爲首的民選政府,當作軍方諸多爭議行徑代罪羔羊

▼ 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走出幕後,成爲緬甸檯面上與檯面下的實際掌權者 。(圖/路透)

舉例而言,軍政府在2008年憲法中制定若干條款,目的是保證權力能牢牢掌握在軍人手中。軍政府的主要手段包括,憲法規定緬甸國會民族院(上議院)和人民院下議院)有4分之1的席位爲軍方「直接提名」產生,不必經過選舉,並規定修憲必須在議會獲得75%以上議員同意。換言之,軍方無論如何都在國會擁有「絕對的否決權」。

另外,緬甸2008年憲法還規定,「國防與安全委員」會有權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屆時緬甸國防軍可實施軍事管制、解散議會,軍方直接接管國家政事。因此「國防安全委員會」纔是緬甸實際上的最高權力機構。

「國防安全委員會」由11人組成,分別爲總統、兩位副總統、國會兩院議長、國防軍總司令、副總司令、外交部長、邊境事務部長、內政部長和國防部長。由於新憲法直接規定,國防部、內政部、邊境事務部3位最高長官均由軍方內部選拔產生,並且直接向國防軍總司令負責,加上緬甸第一副總統明穗(Myint Swe)也是軍方人馬,如此一來緬甸軍方在「國防安全委員會」11人中就佔了6人,牢牢掌握話語權,而表面上貴爲總統的溫敏,實際上只不過是橡皮圖章的角色。

由於軍政府在憲法上設下層層關卡,讓軍方能躲在表面上的民選政府之後,繼續左右國家大事,而文人政府也沒有足夠力量能與之抗衡。因此,當2016年至2017年間,緬甸國防軍對境內羅興亞人展開迫害時,總司令敏昂萊面對外界質疑時稱,國防軍是在總統的領導下采取行動,雖然聽起來符合憲政國家常態,但實際上只不過是將責任推給文人政府。

正是因爲如此,文人政府總統溫敏、國務資政翁山蘇姬,始終對羅興亞人遭遇保持沉默,真正原因是,即便翁山蘇姬身份類似西方國家的總理,但在緬甸怪誕的政府體制下,她仍無法真正掌控軍方,甚至對軍方行動有些無能爲力。

至於爲什麼翁山蘇姬身爲「民主化運動領袖」,仍無法出任總統?那也是軍政府在憲法中耍的另一個小手段。緬甸憲法規定,親人或自身擁有外國籍的人士不得出任總統,而翁山蘇姬已故的夫婿爲英國人,其2名兒子也都是英國籍。換句話說,這又是另一個針對翁山蘇姬「量身打造」的禁令,目的就是不讓翁山蘇姬成爲總統。

▼緬甸軍政府的支持者在街頭揮舞國旗和軍旗。(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因此,當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2015年大選中取得勝利後,也只能提名其黨內盟友廷覺(Htin Kyaw)出任總統,而民選政府再替翁山蘇姬特別「訂做」一個「國務資政」的職位,讓翁山蘇姬也能進入政府決策圈。另外,也因爲「國防安全委員會」的存在,翁山蘇姬堅持要身兼外交部長,爲的就是讓文人政府在委員會內能擁有多一點話語權。

當廷覺於2018年宣佈辭去總統職務後,緬甸議會又推選翁山蘇姬的親密盟友溫敏爲總統,但充其量指掌握外交權的文人政府,仍然無法與幕後的軍政府抗衡。

以翁山蘇姬爲代表的「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在2020年大選獲得壓倒性勝利,軍方卻選在此時以「選舉存在舞弊嫌疑」爲由,宣佈國家進入爲期一年的緊急狀態,改由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掌權,而原副總統明穗則代理總統。

敏昂萊自2011年上位以來,本就牢牢抓住軍政大權,但今年即將年滿65歲的他,也來到緬甸國防軍的強制退役年齡。外界分析,這場「政變」的真正原因,或許就與敏昂萊的野心有關。

澳洲羅伊研究院(Lowy Institute)緬甸專家勒梅休(Herve Lemahieu)指出,敏昂萊曾有過退役後以「平民身分」參選的想法,但軍方支持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在2020年大選中慘敗,讓他擔心自己可能無法靠選舉來繼續掌權。勒梅休認爲,大權在握的敏昂萊接下來可能安排重新選舉,並且透過「操縱」讓選舉結果對自己更有利。

情人節首選!Tiffany愛心手鍊現省5900元

▼緬甸軍人在通往國會的主要公路設立檢查哨。(圖/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