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文學院的饗宴

林士清

全國臺聯中國作家協會的安排下,驅車前往北京朝陽區東郊八里莊,於魯迅文學院舉辦一場「當代大陸青年文學創作網絡文學」之講座,主講者是著名文學評論家白描,其從網絡新興技術和改革開放後等科技與環境的轉變軌跡中,探討八零後世代所產生對文學本質演化的現象,特別是網絡文學的興起對傳統文學悄悄上演一場革命性衝擊。依筆者淺見當代文學所呈現形式雖出現新舊文學之論戰,但文學發展本身即與時代特性息息相關,當中國大陸最具權威的魯迅文學獎亦增設「網絡文學」,網絡文學對傳統文學的衝擊看似危機,亦爲轉機,文學不會因爲呈現方式而對本質造成徹底的改變,關鍵在於文學家是否能醞釀開放心靈空間,清晰地透過文學來表達其意涵

早在講座之前,院方先是安排了一場校園巡禮,導覽人員表示許多建築物是近十年來新建,魯院的發展歷史亦有所謂的前世今生。魯迅文學院前身是中央文學研究所,早在中共建政之初,紛紛成立戲劇、音樂及美術等學院,卻獨缺文學院,即有一批來自延安的革命作家的奔波下,邀集當時中國現代文學作家在北京鼓樓東大街四合院裡,宣告中央文學研究所成立,但成立後也是幾經波折,終在84年改名爲魯迅文學院,興建自己的校舍大樓,承擔孕育文學評論家、編輯家及翻譯家的重責大任。不少新銳文學家皆是從魯迅文學院所培養出線,魯院替有志文學爲己任者開班授課,甚至還開辦邀集少數民族之青年作家之研習班,近年亦設立函授課程,魯院可謂中國作家協會培訓基地

如何客觀地評價魯迅是個難題,有些文學家質疑魯迅是否能爲中國二十世紀的文學代表,尤其魯迅在政治的左傾和反右,臺灣島內備受壓抑;魯迅在文學的激進與批判,在文學上饒富爭議。上述的背景知識讓我在魯院教學大樓駐足許久,因目睹在魯迅銅像刻着其名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魯迅在中國大陸有着極高的評價,大陸的中小學課本收錄許多魯迅的文章,甚至一些文人評價魯迅爲中國現代文學之父,毛澤東曾經大力讚揚魯迅的骨頭最硬,臧克家在紀念魯迅的新詩有感:「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者」。魯院教學大樓也不只是魯迅銅像,一樓大廳依舊裝置許多中國曆代著名文學家的浮雕,放眼望去,男性居多。

北京、上海及廈門魯迅故居皆爲熱門觀光景點,魯迅在中國大陸民間有莫大的影響力,前兩年在大陸盛行的連續劇「奮鬥」可窺探一二,其劇情演到主角羣因餐廳喝酒滋事被送至警局公安還沒進行筆錄審問,就先大力斥責:「是誰打碎魯迅的銅像?」職此,無論是爲中國改革的猛士或充滿理想的青年,抑或魯迅所想打倒的敵人,筆者對魯迅欣賞在於他訴求之文章內涵,能激起寫作目標羣內心的激盪與憤怒。一位作家朋友就和筆者開了個玩笑:你覺得魯迅若是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他會如何評價紀念二十世紀的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的地位?

●作者林士清,臺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本文爲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ETtoday新聞雲》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