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財經專家募百萬 重譯經濟學經典《國富論》

中國大陸知名財經專家吳曉波,發起集資重譯《國富論》的活動。(圖/翻攝自網路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蘇格蘭經濟學家所着的《國富論》於1776年出版後,大大的影響了當代以及後世的經濟學家政府組織,被奉爲是現代經濟學的啓蒙之作。中國大陸知名財經作家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吳曉波於日前發起衆籌20萬人民幣、重譯《國富論》的費用,並開出每千字500元人民幣(約臺幣2500元)的酬勞,被稱爲「史上最高翻譯費」,引發熱烈討論。

據悉,《國富論》的第一個中文譯本在清末明初時,由啓蒙思想家、翻譯學者嚴復譯出,並於1902年由南洋公學書院出版,由於當時是以文言文形式呈現,因此接下來出現多次重新翻譯的作品,目前在華文世界市面上至少有7到8個版本

吳曉波認爲,雖然市面上版本不少,但大多數學術性過高,只適合具經濟學專業背景讀者;然而通俗版本又太過簡潔,因此推出「衆籌重譯」,希望新的版本能夠介於精確以及通俗之間。該活動在本月4日啓動,一直到目前已經快要達成募款目標預計這些費用除了用於翻譯稿酬外,也將分擔編輯印刷,以及宣傳活動等費用。

不過,不少學者卻認爲,吳曉波的這個號召噱頭大於實質功能北京工商大學教授陳及提到,「經典是一種常銷書,而非暢銷書」,再者,若原來的版本真的有語法陳舊或翻譯瑕疵問題,可以進行局部修正,無須大費周章透過集資宣傳後,再進行重譯。陳及也直言,未來的版本是否比過去的版本好,也很難說,因爲說實在的「現今的翻譯,不論是翻譯效果信達雅,或是翻譯者本的功底,總的來說都比不上以前的。」

所謂大衆籌資,是一種透過「團購+預購」募集資金,隨後進行的預先消費模式。小企業家新創公司藝術家或是個人可以對公衆展示他們的創意,並爭取民衆的關注以及支持,進而或得所需的資金,讓創意以及點子能夠順利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