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拜登經濟學與蔡英文經濟學

社論

美國總統拜登公佈「基礎建設革新及升級計劃」,媒體稱之「拜登經濟學」,總經費達2.3兆美元,可以看出拜登以潔淨能源政策核心,恢復美國全球最有活力、最具創新力的新經濟體,在全球競爭中打敗中國大陸,確立美國全球領袖地位的雄心民進黨政府2016年執政,也開始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劃」,以8年時間投入新臺幣8400億元興建及完善各種基礎設施,至今已執行6年。

前瞻計劃缺乏前瞻產業

比較「拜登經濟學」與「蔡英文經濟學」,可以發現兩者思維差異極大:美國的投資平衡地分配交通生活、產業和護老4個層面,交通面涵蓋了公路、鐵路橋樑電動車、機場、港口、水道;生活面觸及了寬頻網路、水、電、住宅水管、學校、職訓、減碳等;產業面要發展半導體綠能、研發、供應鏈;護老則涵蓋照護勞工養老院和照護機構。不僅要將4個層面的基礎設施全部更新補強,而且在交通轉向電動車、能源改爲無碳、產業調爲自主方面,都有充分的着力。此外,還關注到對經濟弱勢者的協助,包括住宅、寬頻網路、和外部社區的連結都有所關照。更重要是,拜登政府動用租稅政策,以調高企業稅來支持這個計劃,國家債務將逐年減少。

反觀蔡政府的「前瞻基礎建設計劃」,預算分配在交通、綠能、數位供水和城鄉建設。我們的計劃和美國最大的差異,在於美國的涵蓋面觸及硬體軟體(如租稅、護老、減債),看得出來是以前瞻眼光探究美國未來交通、產業、族羣、生活的全面性需要,再演繹出來的詳細計劃;而我國的計劃是由各相關部會地方政府提出要求,再由行政院審覈,同意的就納進計劃,再分門別類歸納而成。因此,重要的租稅政策很自然就消失在我國的計劃中,而弱勢族羣也就同樣被遺漏、乏人關切了。

其次,就計劃中各類別配置的規模而言,相對於美國,我們分配了半數的龐大預算在鐵道建設,包括鐵路、捷運觀光鐵路,對即將成爲交通主力的電動車卻毫無着墨,但仍以「前瞻」爲計劃名稱,實在是諷刺無比。此外,從基隆新北桃園新竹、臺中、臺南和高雄,全部都有捷運納入計劃,可說各大都會通通有獎。然而連高雄市的捷運目前都經營得如此辛苦,令人懷疑這些都會捷運是否具有足夠的自償性,或者只是蔡政府在討好地方,方便未來在各地用「大內宣」來換得選票?而在電動車已清楚地將成爲未來主流,臺灣電子業高度發展,很有機會佔上一席之地的狀況下,前瞻計劃卻未對電動車的發展規畫任何協助,更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美臺基建計劃高下立判

再者,我國政府將耗用相當資源、直接投入綠能的建設和研究,看不到規畫使用租稅政策來引導產業使用綠能,減少碳排放。這是美臺對能源使用模式的目標設定,存在着根本性的差異。蔡政府早已硬性設定了2025年要達成非核家園,綠能佔比要達到20%、天然氣發電50%、燃煤發電30%的目標,因此必須全力以赴、深度介入各種能源使用途徑;但美國並不直接設定目標,而是以各種政策(包括租稅、補貼)來引導清潔能源的使用,可以降低調整成本並且較有彈性。

美國也將「減少國債」視爲基礎建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以「增稅」來支持基礎建設並降低政府債務。臺灣則完全不考慮加稅,幾乎全部以「特別預算」來支應這個計劃,無視於國債逐漸逼近預算法的上限。這不僅是寅吃卯糧,也是對舉債幾乎毫無空間的下屆政府不尊重的行爲。

最重要的,美國的計劃重視建立安全,上述第一大類交通建設中,就有「改善道路安全、降低自行車行人風險」等項目;而在投資國鐵Amtrak的800億美元中,包括擴大其基金,以撥款和貸款計劃來「支持更安全、效率和電氣化旅客和貨物運輸」。反觀我國的鐵道建設佔了前瞻計劃一半的比例,卻沒一項是用來改善行車安全的。

兩個基礎建設計劃可說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