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鴻:電動車商機明年爆發

疫情肆虐的2020年,全球電動車銷售持續創高。長春集團總裁林書鴻表示,先前斥資270億元擴廠的兩岸銅箔產能已獲各電動車廠採用,除透過日本松下(Panasonic)打入特斯拉(Tesla)供應鏈,還有大陸第一大的電池廠「寧德時代(CATL)」等客戶。現有銅箔總年產17.28萬噸,約佔全球市佔35%;其中,電動車用銅箔市佔率已提高至27%。

有鑑目前車用銅箔供不應求,長春已推動大陸常熟銅箔三廠擴建,年產7,400噸,預計明年6月完工;常熟銅箔四廠也確定跟進推展,年產也是7,400噸,合計投資4億美元(約臺幣114億元)。

林書鴻認爲,電動車趨勢已成,大陸財政部提前下達新能源補貼預算,2021年共安排新能源汽車補貼375.85億元,政策更宣示2025年,電動車將佔大陸車市20%;歐洲汽車大廠也加速推展電動車佈局。原先受制中美貿易戰、因疫情而延後的電動車商機,可望在明年爆發。

各國政府在節能減碳及疫後擴大經濟刺激考量下,5G、電動車成爲推展焦點。銅箔除應用在量大穩定的PCB產業外,電動車用鋰電池、5G通訊都是極被看好的領域

一般PCB使用銅箔爲12~15微米,電動車用銅箔則要低於8微米,長春集團研發出薄度僅6微米的車用鋰電池銅箔,成功打入全球前五大鋰電池供應商

林書鴻指出,電動車分爲車殼、電池、電池儀控、馬達結構等,目前電池成本全車40%,各名牌大廠均有意自己建立鋰電池產業,須電極用銅箔。目前鋰電池用電高端品質全世界只有日本一家及臺灣長春一家,一般銅箔廠家多,競爭市場獲利不多。

市場需求,初期電動車在大陸發展最迅速。近來歐洲因溫室氣體零排放政策要求,汽車業突飛猛進轉向電動車;福斯集團更宣佈將投資330億歐元專注純電池動力車

類似大陸,將來歐洲電動車發展力道會明顯加速,因電池佔整車40%成本,各國希望重要電池廠設在其國內,電池廠希望主要材料銅箔也設在本國。林書鴻認爲,以成本來考量地點較爲現實,因生產品質及生產管理是主要關鍵